16日,参观者在博物馆内参观南宋“砖瓦窑”。这座“砖瓦窑”来自宜兴市张渚镇凤凰村,重达33吨。宜兴靠近荆溪、江南运河等多条运河,又是著名的陶都,这座烧制砖瓦的南宋古窑见证了这段历史,也反映了古代运河沿线发达的手工业。 (新华社发)
本报讯 昨天,坐落于扬州运河三湾文化生态公园的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开馆(上图)。目前,馆内从运河全流域征集到春秋至当代反映运河主题的古籍文献、书画、碑刻等各类文物展品近万件(套)。其中,一座从宜兴市张渚镇凤凰村整体打包搬迁而来的宋代窑址成为馆中备受瞩目的巨型文物。
历时610天建设,集运河沿线城市之物、之力和智慧的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终于与观众见面,全流域、全时段、全方位展示运河文化,是江苏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的一块“金字招牌”。
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中的巨型文物最为直观地讲述着运河故事,其中,有从河南开封截取搬运而来的大运河河道剖面,涵盖了唐代至清代不同时期的地层;有在镇江市大运河边的大港镇龙泉村发掘的一对唐代船形砖室墓;还有来自宜兴市张渚镇凤凰村的一座南宋时期烧制砖瓦的“馒头窑”。
“这座古窑是去年我们发掘的,从宜兴直接搬到了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无锡市文化遗产保护和考古研究所所长刘宝山介绍,在宜兴凤凰村考古发现的17座宋代窑址中,有11座都得到了妥善保护和利用。整体搬至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现场展示的这座窑址,重达33吨,由操作间、窑门、火膛、窑床、烟道五部分组成。宜兴制陶历史悠远,古代窑业已有相当的规模,加之宜兴水网发达,自古以来,宜兴出产的陶瓷器经运河运往全国各地。这座古窑亮相大运河博物馆,让观众见识了大运河沿线发达的手工业。
值得一提的是,这批考古发掘的宜兴宋代窑址中,有2座整体搬迁到了位于无锡阖闾城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华东基地,将作为实验考古研究和展示标本使用。 (张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