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仁山
无锡老城蕴藏着无锡个性独特、富有魅力的文化记忆。作为江南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无锡城自西汉以来城址基本未变动,千百年来遗存了以吴文化、工商文化、运河文化为代表的丰厚文化遗产。可以说,无锡的城市风貌、工商经济乃至市民生活样态均是在无锡老城这个“内核”上生长、扩散、发展出来的。因此,在当下的老城更新中,应该注入“乡愁”的因子——即延续好历史文脉,夯实文化软实力,助老城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
历史与文脉是一座城市的灵魂。“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一座城市的鲜明个性与文化底色,则是其区别于其他城市的显著标识。从这个意义上讲,无锡老城更新绝不是修修路、砌砌墙、种种树,或是大手笔地进行拆建、翻造,而是应努力避免“千城一面”的共相,彰显自身的独特韵味。无锡老城中许多传统街区、古建筑、文物等承载着地域文化和情感记忆,共同铸就这座城市的辉煌过往。这不仅是无锡城市魅力的集中体现,而且也是无锡发展继往开来的深厚基础。特别是随着我国城市发展的重点从规模化空间拓展向内涵式质量提升转变,推进人文城市建设既是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一环,也是持续提升市民幸福感、获得感的重要路径。
所以,无锡老城更新必须担负起传承城市文化、延续城市文脉的重大责任。这些年,无锡老城在完成对南禅寺、崇安寺区域和惠山古镇等街区改造的基础上,又相继实施了对新生路、书院弄、连元街等10多条背街小巷的改造,让人“找得到乡愁”则成为其中最明显的文化特征。如由上马墩小商品市场区域改造而成的靖海园,不仅重现了江南老城中粉墙、黛瓦、亭廊的街区特色,而且在四周墙壁上刻画着上马墩地名由来、百家姓、二十四孝等内容的壁画与浮雕,使之具有浓郁纯正的“无锡味”。这些个性鲜明、独具魅力的街巷,无疑提升了无锡城市的文化气质和品位。
老城中星罗棋布的历史古迹、名人故居、特色建筑等都属于不可再生资源,一些改造工程中采用的先经济发展后文化保存的做法,往往会对这类城市文脉造成不同程度毁坏。因此,在老城规划与改造过程中,必须科学统筹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坚持保护优先、合理利用、创新发展,树立起在保护中实现发展,在发展中注重保护的基本理念。
当然,延续好无锡城市的历史文脉, 更需要从冻结式守护走向活化发展。长期以来,我国城市历史文化保护的传统思维主要局限于修补性保护,并止于观赏性利用的层面。这种冻结式文化守护在短期内虽能起到围栏式的保护作用,但从长远来看既不利于文物古迹的长久存续,也有碍城市文脉鲜活地嵌入到普通市民的日常生活当中。在保护优先的前提下,应将文化永续保存作为第一要务,让城市的自然、人文、旅游等资源与市民生活、商业活动很好地结合起来,使之兼具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最大限度地让城市文脉在新的发展格局中焕发出蓬勃活力。惟其如此,才能令无锡成为一座更具人文情怀、文化底蕴和文明特质的“江南文化名城”。
(作者系无锡市吴文化研究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