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热闻

视觉污染也是一种“城市病”

更新治理须从细微处入手,为市民打造“眼见皆为净”的文明、宜居环境

  □ 本报记者 卢易 图文报道

  日前,上海的文学爱好者王女士带着儿子来到“小上海”,到钱锺书故居、东林书院、秦邦宪故居和小娄巷来了一次小巷深度游,感受江南名城的文化底蕴。但游走在街头,如蛛网般密布的线缆悬在头顶,户外LED大屏播放的广告缺乏美感,交通秩序略显拥堵,这些视觉污染为两人的无锡人文之旅留下些许遗憾。

  随着城市的发展,尤其是能以具体数值体现出来的水、气、声等环境污染问题得到有效治理后,另类环境问题——视觉污染越来越受到重视。

  广告缺美感

  视觉规范提升品位

  在江南大学设计学院老师王俊眼里,无锡最大的视觉污染源是广告和招牌。无论是商业的还是公益的,只要在视野所及范围内,广告无处不在,眼花缭乱。王老师认为,虽说近几年来无锡花大力气治理户外广告,大型违法广告牌杜绝,广告牌的大小和材质也有了规范,但对发布的广告缺少美学审核,艺术品位不高的广告比比皆是。有的广告设计和制作不当,形成了野蛮、暴力的视觉效果,令人生厌。街头巷尾,无论是大店还是小店,大多在店招下又设置了长条形LED屏,以显示游动字幕,不仅产生光污染,也容易使市民头晕目眩。

  市城管局副局长朱双清表示,经过多年来的治理,无锡在户外广告数量上已大为减少,且不得在高度25米以上建筑物楼顶和跨线桥上设置户外广告。目前,不少户外广告在视觉效果上离协调、美观的要求还有差距。好的广告如同一幅艺术品,今后各管理部门可以联手出台有关户外广告和LED大屏的视觉导则,引导广告设计制作单位提升广告的艺术品位,如八佰伴外墙上的祼眼3D一样,为市民提供舒心的艺术享受和视觉盛宴。门头店招不妨多学习南长街和溪南公馆商业街,防止千店一面的单质视野,避免另类视觉污染。

  “蛛网”悬头顶

  一巷一策消化存量

  连日来,百岁坊巷小区正在进行线缆入地方案的公示,百姓们拍手称好。小区业委会成员、物业管理志愿者张老伯说:“一百年前,小巷里有一根电线杆、两根电线和一盏昏暗的路灯,是文明进步的象征,也体现了小巷风情。如今,各种线缆如蛛网密布,横七竖八,每天都要面对这样的视觉污染,心里很不爽。这次无论如何要将这些线缆埋入地下,而且要减量。”

  目前,锡城不少背街小巷和老旧小区中存在大量临空架设、有碍观瞻的线缆,如天罗地网般将天空封锁,把街区切割,不仅将城市绑得严严实实,也阻挡了人们的视野。据了解,由于电信事业飞速发展和信息高速公路传输介质的更新换代,这些线缆中一半以上早已废弃不用,施工单位只管飞新线,不管收旧线,致使城市线缆的视觉污染问题突出。

  市城管局市容处相关负责人认为,改线入地和空调机外挂问题是城市更新中的一大难题,当务之急在新城建设中必须一步到位,建好综合管廊,所有管线全部入地,同时做到多杆合一;老城区则以逐步消化的方式,一巷一策,先试点后推广,尽可能减少外露的线缆和空调外机。

  秩序失和谐

  愿视线所及皆为净

  夏季,对于摄影爱好者而言,又到了一年中拍摄城市天际线的最佳时节。多次在国内外摄影大赛中获奖的小高却提不起兴致——无锡的天际线也就那样,中心商务区超高建筑各造各的,合在一起给人的视觉效果并不和谐。在一些街区,建筑要么千篇一律,缺乏生机与活力,要么互相不协调,甚至还有乱搭乱盖,加上色彩运用失当,仿佛是一首刺耳的歌曲。建筑是凝固的诗,如果杂乱无章,会让欣赏者在视觉上感到厌烦、疲倦,无法享受诗的意境之美。

  对小区居民而言,出门后遇上堵车和道路两侧停车秩序混乱,垃圾收集桶被放置在马路上和路面垃圾清理不及时,以及街头绿化的杂乱和城市雕塑的品位缺失,也是一种视觉污染。对于这些见而不快的场景,市民只能以视而不见的方式对待。

  自本月起至年底,全市城管执法系统将以打造“全国最干净城市”为目标,以早餐车、门头店招、综合体周边市容秩序为“小切口”开展“小专项”整治,围绕停车秩序、生活垃圾收集、城市快速环线两侧市容环境等热难点问题开展“三集中”系统治理,消除市容秩序中的视觉污染现象。据悉,我市将以解放环路以内为重点,全面清理店家非法设置的游动字幕显示屏;合法设置的游动字幕显示屏如播放商业广告的,也将受到严处。

  人类获取信息,70%以上依靠视觉接收。形形色色的视觉污染来源不一,一旦形成,就会长时间影响城市居民的生活,令人心烦意乱,降低工作效率,影响身心健康。视觉污染如同城市的慢性病,涉及方方面面的管理部门。在城市更新中,各部门必须从细微处入手,开展视觉污染专项治理,为市民打造“眼见皆为净”的文明、宜居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