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11版:无锡中招特刊

无锡机电高职

树匠心、育匠人、扬工匠精神

  陈昌亚(右一)

  徐自远

  周江涛(左一)

  育匠人是传承工匠精神的基础。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一批批教师以树匠心、育匠人、出精品为抓手,大力弘扬工匠精神,为推进中国制造的“品质革命”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做一名工匠精神的传承人

  数控机床是他最亲密的朋友,从无锡机电起步到捧回全国多个数控大赛的冠军奖杯,陈昌亚用自身的成长和荣誉告诉人们,职业教育的天空是那样美丽。如何把自身技能知识传授给学生,如何为学校和职业教育培养更多的“陈昌亚”,他认为要站在技术的前沿,要有危机意识,要不断学习新技术。同时,也需要有担当意识,更要和自己以前的老师们一样,以匠心培养学生的匠心,以匠心培养学生对技能的情感与追求。

  获得江苏技能状元大赛状元的华佳浩就是他培养出来的众多优秀选手之一。按照学校的要求,每一位大赛教练都要成为技能实验班的班主任,陈昌亚作为2018级技能青苗班的班主任。他发现有一个学生学习专业技能非常刻苦认真,于是他决定向领导请示希望让这位学生可以提前进入集训队集训。就这样陈昌亚又成为了华佳浩的数控启蒙老师,华佳浩的学习能力很强,很快就战胜了高年级的学生,可就在临近市赛的时候他不小心把手指划伤了,伤到了韧带。术后学校决定让他停训养伤,可他坚持要参加比赛。最终和家长沟通后还是劝他停训养伤。在半年后,华佳浩再次回到训练场上,陈昌亚利用个人时间为他补课,最终华佳浩在第五届江苏技能状元大赛总决赛战胜了所有选手,成为最年轻的学生状元。

  数控加工技术与精密检测技术是相辅相成的,没有规范和正确的精密测量技术作为赛件精度品质的反馈,就不可能加工出越来越优秀的零件。传统的现场测量技术繁琐且测量不确定度高,很难完全客观地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与打分。虽然在学校采购三坐标的时候有一个简单的设备培训,但是陈昌亚知道那是远远不够的,所以他不断利用下班后的时间专心研究三坐标的测量原理和测量方法,及时设计并制作了一套满足技能大赛测量机使用要求的模块式测量夹具,解了燃眉之急。立足岗位,精心育人,陈昌亚执着追求做一名工匠精神的传承人,他用自己的现身说法和认真教学,引导更多职校学生理解践行工匠精神、学习掌握技术技能,顺利迈上他们的出彩人生路。

  16年只为做好一件事

  2012年8月,周江涛考入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已经有了7年技能大赛参赛经验的周江涛承担起了技能大赛指导教师的重任。从2012年至今,他指导的学生共获得了5块国赛金牌,8块省赛金牌,14块省赛银牌。

  参赛的学生每年在变,唯有老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坚守在技能大赛的阵地。这么多次的集训经历中,给周江涛老师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2016年在苏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进行的电气安装国赛集训。这次集训,遇到了非常特殊的情况。周江涛指导的电气安装与维修赛项是双人项目,两位选手有明确的分工,一人负责安装,一人负责接线。负责安装的选手在小学二年级时曾出过车祸,腰部受伤,留下了阴雨天腰疼的后遗症。因为训练时间适逢梅雨季,学生腰伤复发,每天四小时的训练最多只能坚持两个小时,学生的伤情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团队的训练进度。此时,距离国赛只有两个多星期了,怎么办?周江涛决定拼搏到底,他做了个大胆决定,开启“三人组双日”训练模式,先保证接线选手的完整训练。装机部分训练则分单双日安排,单日的前两个小时由受伤选手完成,后两个小时的训练任务由周江涛亲自完成。双日,再交换次序。这样,既确保了接线选手每天的训练,又保证了受伤学生两天能完成一遍任务。每天训练结束后,周江涛还要帮受伤的学生理疗,由于是老伤,很难根治,所以只能采用贴药膏、按摩等保守治疗方法来舒缓症状。集训队的其他师生无不称赞周江涛是一名“优秀的理疗师”。周江涛这股不抛弃、不放弃、永不服输、决战到底的精神,也鼓舞着他的学生,大家齐心协力,共克难关。最终,周江涛带领这支敢闯敢拼的队伍赢得了国赛一等奖。在周江涛的心里一直有个“大国梦”,他深知,中国制造业的腾飞,离不开优秀的技术工人。作为职业学校的一名实训教师,周江涛感到身上有着沉甸甸的责任,钻研技艺,以大赛为平台,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为国家培养优秀甚至顶尖的技能人才,这是周江涛的梦想。

  十年磨一剑,今日把示君

  有人说,教育是一项使教育者和被教育者都变得更完善的职业。对此,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徐自远深有体会。在201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通信与控制系统集成与维护赛项”中,他指导的学生过关斩将,赢得国赛金牌的骄人成绩,同事们都亲切地称呼他为“金牌教练”。

  2005年9月,徐自远成为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电子工程系的一名专业课教师。虽然和许多刚踏上岗位的年青人一样,他对未来充满着期待,只是最初的那段教学经历并不如想象中一般顺利和美好。他甚至还清晰记得第一次踏上讲台时,因为紧张,把简单的电工电子理论都讲错了,引得学生哄堂大笑。

  自那以后,他刻苦备课,认真听课,虚心向青蓝工程师傅请教,利用课余时间自我钻研,只要和专业有关或是个人感兴趣的领域,他都孜孜不倦地沉浸其中。

  作为职业学校的教师,即使拥有精湛的业务能力,归根到底的使命还是在于培养学生成才。“我当初选择教师这一职业,正是出于这样的初衷。”2009年3月,徐自远开始担任全国技能大赛单片机项目的教练。

  作为技能教练,注重学生技能水平的提高固然重要,但他觉得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是工作的重点。在训练中,他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常常找来一些最新的资料分发给学生,及时为学生提供最新的资讯,为他们今后的专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一年一年的集训和比赛中,学生在获得金牌的同时,各项技能与综合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徐自远自身的业务水平也飞速提升,收获了大量的宝贵经验。2009年至今,从他的培训班中走出了20多位国赛“金牌教练”,60多位省市“金牌教练”。

  “我的这一路,仅仅是我校青年教师群体的一个缩影和代表。在无锡机电高职,像我这样的教师还有很多很多,我们愿用行动诠释机电精神,成就学生的美好梦想,支撑中国制造的明天。”徐自远说。

  (杨洁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