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热闻

禁毒社工:将心比心拉一把

  本报讯 在街道社区的戒毒(康复)工作站里,有一群蓝衣卫士,他们抛开偏见帮助戒毒者摆脱毒品,不放过一丝机会为戒毒者点燃希望之火,他们是禁毒社工。“6·26”国际禁毒日即将到来之际,记者与他们“面对面”。

  禁毒社工是在政府的禁毒部门主导下,对吸毒人员进行管理、教育、服务和行为矫治,开展禁毒宣传的社会工作人员。社区戒毒康复人员,被他们称为“学员”。“我们要为学员提供戒毒康复帮教、防复吸、美沙酮药物维持治疗、就业指导和心理辅导等服务,帮助他们脱毒康复,回归社会。”新吴区江溪街道禁毒社工奚雷参与禁毒工作4年多,每天都与学员打交道,对于他而言,学员就是自己的朋友,这份工作已融入他的生活。

  禁毒社工的成就感,来自误入歧途者的“回归”。“吸毒人员中,多是误入歧途的年轻人,其实他们内心都是渴望被拯救的,虽然上门走访经常会吃‘闭门羹’,但只要能帮助他们成功戒毒,一切都值得。”奚雷回忆,2016年刚参加禁毒工作,街道转来了一个1990年出生的学员,刚踏入社会在“朋友”的诱惑下沾上了毒品,到工作站进行戒毒,“通过上门做工作,加上学员父亲的监督配合,该名学员成功戒毒回归了社会。”

  当好禁毒社工,更需“将心比心”。“我们服务的对象因为吸毒,被社会歧视,他们的内心深处渴望温暖,渴望被人关心,这时候需要我们来拉一把!”今年55岁的仲阿凤是梁溪区禁毒总站的一名辅导员,从事禁毒工作已达14年,同事和学员都亲切地叫她“凤姐”“爱心妈妈”。“还记得学员徐某回归社会后,在一家汽修厂工作,实习期满后由于上一家公司不给他开退工单,迟迟无法与汽修厂签约,便向我求助。”仲阿凤回忆,收到求助后她便连夜赶到徐某家,了解到责任在上一家公司老板,第一时间协调街道、社区,并与公司老板取得联系,帮徐某拿到了退工单。现在,徐某已凭自己努力成为汽修厂的一名部门负责人。

  “希望他们与自己一样幸福。”仲阿凤在2015年被评为全国禁毒先进个人,2018年6月评为全国优秀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627”工程优秀校外辅导员。市公安局禁毒支队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市像仲阿凤和奚雷这样的禁毒社工一共有619名,在有关部门和禁毒社工的努力下,全市现有吸毒人员数量逐年下降,禁毒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张子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