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38版:印记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江阴高新区 十年再出发 续写新荣光

  三十而立,风华正茂。1992年,乘着浦东开发的改革开放东风,江阴高新区前身江阴经开区应运而生。历经近30年的不懈奋斗,江阴高新区实现了从经开区到高新区的华丽蝶变。十年一剑,剑出争锋。2011年,经国务院批准升格为国家级高新区,江阴高新区坚守“高”“新”初心、勇担创新使命,成功入围了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国家战略建设行列,奠定了全国第一方阵、全省前十序列、无锡江阴第一的发展地位,并先后获评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百余项无锡市级以上荣誉称号。新时代,新征程。立足“十四五”发展新起点,启航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江阴高新区正坚定“打造国内一流的创新型国际化园区”总目标,围绕“科技驱动的创新高地、新兴产业的集聚高地、产城融合的宜居高地”总定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接续奋斗,勇当江阴“南征北战、东西互搏”排头兵,奋力走在全省全国高新区最前列。

  产业高地 项目发力,集群崛起

  聚焦产业建设高质量,首要就是要扬优势。在实现了从市级开发区到省级开发区、从省级开发区到国家高新区、从国家高新区到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三连跳”的过程中,江阴高新区逐步形成了特钢新材料及制品、微电子集成电路、现代中药和生物医药、机械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1+3+1”产业集群体系,构成了江阴高新区最具优势、最具特色、最具活力的产业基础。

  产业集群式发展的背后,是源源不断的大项目在发力。今年以来,江阴高新区按照“一月一次”的节奏推进项目集中签约,3月为重大外资主题,4月为总部经济主题,5月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主题,6月为现代服务业主题……特别是“十三五”期间,江阴高新区超亿元产业项目签约数量呈逐年走高态势,从2016年7个逐年递增到12个、23个、36个,到2020年达到66个,总数达144个。回看来时路,正是江阴高新区不断以项目为抓手,调轻、调优、调强产业结构,让传统产业成为“涅槃之凤”,让新兴产业成为“苍天之木”,让未来产业成为“后起之秀”,让现代服务业成为“城市之景”。据统计,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74.8%。

  一批批象征着行业精度、高度和热度的企业在这片热土上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了大企业林立、中小企业成群、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态势。放眼整个园区,这里有全球最大的单体特钢生产企业、全国最大的半导体封装测试企业、全球最大的钢帘线生产企业、全球最大的笔记本电脑主板电路板生产企业、全国最大的钢丝绳和大桥缆索生产企业、中药配方颗粒行业的先驱者和领跑者。目前,江阴高新区拥有年销售10亿元以上企业28家、其中超千亿企业1家,省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及功能性机构6家,入选中国500强企业1家、中国制造业500强2家,上市企业15家。

  江阴高新区坚持创新引领,突出数字赋能,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十四五”期间,将重点实施“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以5G封测主题产业园为引领,依托长电科技等龙头企业,大力引育一批以5G、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项目,锻造强引擎、注入新动能,把高新区打造成为智慧园区和数字化治理高水平园区。

  创新之城 人才汇聚,创新澎湃

  产业集群、企业集聚,如果不能掌握产业链高端,规模再大也将不堪一击。江阴高新区始终坚持创新驱动核心战略,以创新链的激活助力升级产业链,走出了一条以孵化器“引种子”—加速器“建苗圃”—产业园“育森林”为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路径,并孵化培育出了远景能源、普莱医药、贝瑞森、力博医药、风和医疗等一大批科技小巨人企业。目前,全区拥有国家级孵化器2家、科技企业加速器1家、众创空间3家,省级科技企业加速器1家,各类创新创业载体面积达150万平方米。

  人才集聚的“滚雪球”链式效应也在这里显现。从改革开放之初的“星期天工程师”,到省“双创”人才等国内优秀人才的引进,再到诺奖得主、院士等国内外顶尖人才的纷纷加盟,江阴高新区的创新“朋友圈”不断扩大。据统计,江阴高新区累计引进并新建诺奖得主研究院6个、院士工作站15个、博士后工作站7个,引育国家重大人才项目入选者24人、海内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1000余人。

  近年来,江阴高新区更是大力延伸“创新触角”,除了在美国、瑞典建立“海外孵化器”,为技术创新、人才创业、项目孵化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还开创了无锡“科创飞地”之先河,分别在上海、深圳建立了异地孵化器,北京、杭州两地的异地孵化器正在加快筹建,全年计划通过4个异地孵化器引进科创项目30个。

  同时,按照“一战略性新兴产业一研究院”的要求,江阴高新区先后与东北大学共建金属新材料研究院,与中科院微电子所共建集成电路创新设计中心,与华中科技大学共建智能制造研究院。目前全区拥有4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近300家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肥沃土壤 营商环境,温暖如春

  人才、企业是经济发展的生力军、主力军,让人才、企业安心创新、顺心办事、舒心创业,江阴高新区始终对标一流营商环境,努力做到政策措施更优、审批速度更快、办事流程更简、服务效能更高,真正使“无难事,悉心办”成为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最响亮的金字招牌。

  政策持续发力,为营商环境助力。产业扶持上,江阴高新区出台了生命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发展工业数字经济等政策意见,对符合高新区产业发展方向的重大产业项目、技改项目以及前沿性项目在市级政策基础上,再给予相应的配套;科技人才上,出台人才政策“升级版”、创新型企业倍增计划等政策意见,扎实开展创新提质行动,加快集聚各类创新创业人才;开放创新上,积极复制推广自贸区改革试点经验……一项项有力度、有温度的政策措施,有效破解企业发展难题,为园区进一步扩大开放格局、优化营商环境提供有力支撑。

  打好“政策+服务”组合拳,江阴高新区始终强调“强服务是本职、优服务是天职”,全力以赴主动服务、靠前服务、优质服务、精准服务,搭建了“苏科贷-锡科贷-澄科贷-高科贷”四级联动和“天使-产业-并购-定增-互助”基金错位支持的科技金融体系,成立高新区综合金融服务中心和长三角资本市场江阴分中心,汇集了苏南自创区创新创业一体化服务平台、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地方分中心、知识产权服务集聚区等系列服务平台,并连续多年举办创新创业大赛,实现了从创新要素集聚到创新生态优化的跃升。

  服务发展就是服务企业、服务项目。江阴高新区持续深化项目建设全程跟踪、企业发展终身服务,党工委管委会领导、机关部门与企业、人才项目常态化挂钩服务,并健全完善项目专员等制度,提供要素支持、政策扶持、安家服务等“店小二”服务,做到了“围墙外的事我们办,围墙内的事我们帮着办”,企业家和人才在江阴高新区前进有路、后顾无忧。通过“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深入推进“不见面审批”,积极采取重大项目代办服务、挂钩联系和制定个性化审批流程图、分类再造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限等措施,最大程度提高审批效率,实现了“1220”“区内事区内办”“拿地即开工”目标。

  撰文 唐芸芸/图片来源 江阴高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