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力量来自组织,组织能使力量倍增。
在“两个百年”交汇、“两个规划”交接的关键之年,江阴市委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以“依托长江经济带、面向太湖科创湾、深度融入长三角、精心布局十四五”为主题主线,明确了“建设现代化滨江花园城市”的总定位,确立了“产业更高端、创新更澎湃、城市更美好、人民更幸福”的总目标,确定了“南征北战、东西互搏”的总路径。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江阴市委组织部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新时代、新格局、新任务中找准组织方位、扛起组织使命、展现组织作为,以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为重点,以建设政治过硬、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为关键,以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为支撑,为江阴勇当新时代县域高质量发展排头兵、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先行军、区域一体化发展领跑者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强化基层党建,引领治理创新
以小制度撬动大治理,江阴市委组织部针对村(社区)治理能力不足的问题,创新党员联户制度,即由1名先锋党员联系10名党员和若干户群众,引导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党员联户“1+10+N”制度推行以来,先后涌现出“钱佐党群沙龙”“红船先锋驿站”等一批先进典型,选拔出先锋党员3115名,联系党员2.7万余名、群众3.9万余户。今年以来,群众共向联户党员反映合理诉求1767件,先锋党员和骨干党员为群众解决矛盾纠纷832件。通过推行党员联户“1+10+N”制度,江阴不仅激活了基层党组织的“神经末梢”,也拓宽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有效路径。2019年,党员联户“1+10+N”制度获评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创新案例。
村(社区)干部队伍,特别是村(社区)书记队伍建设,关系到基层的长久、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作为省委组织部确定的村书记专职化管理试点单位,江阴积极探索符合江阴实际的“星级管理、教育培养、考核监督、激励保障”四位一体的村书记职业体系,对所有村书记实施了星级动态管理,并细化明确了一至五星级评定条件,做到“薪”随“星”动,实现管理由粗放向精准转变。目前,该市191名村书记已完成评星定级,这是江阴落实中组部村党组织书记“县乡共管”的创新之举,也是江阴作为试点单位的创新之举。除此以外,江阴创新实施“青苗计划”和“苗圃计划”,从“选苗、育苗、墩苗、用苗”四个环节,对村社年轻干部实行“全链条”管理。“青苗计划”将连续5年以社会化招聘和转岗选聘的方式,每年充实约150名江阴籍大学生、镇街园区编外用工人员进入村(社区)干部队伍。“苗圃计划”将通过镇街选派、公开招录、群众推荐,从村(社区)中遴选40岁左右村(社区)副职干部、35岁左右“两委”干部、30岁以下优秀青年人才,着力培养储备村级后备力量,确保“近期有人用、远期有人接”。
党建就是生产力。江阴充分发挥上市公司多、示范效应强的引领作用,2016年7月,在全国同类城市中率先成立上市公司党建联盟,通过党建工作联促、干部人才联育、职工文化联谊、服务社会联动、特色品牌联创的“五联模式”,着力打造“党建强、发展强”的非公企业党建示范集群。目前,联盟共覆盖江阴100余家境内外上市公司、新三板挂牌企业,拥有党委11个、党总支32个、党支部288个。举办上市公司党建联盟“红色动能”创新项目发布会,6位国内党建领域知名专家受聘担任江阴市首批党建顾问,与当地12家上市公司和拟上市后备企业结对共建,开启了“江阴板块”红色新征程。
激发干部活力,点燃干事激情
选人用人导向更加鲜明。围绕全市改革发展大局,以忠诚干净担当为标准,鲜明树立重品德、重实绩、重基层、重公认的用人导向。全面提升政治首位度,在干部选任、班子考察等工作中开展政治体检,把“健康”作为评价干部的刚性标准和底线要求。出台“三项机制”《实施办法》,营造“干部为事业担当、组织为干部担当”的良好氛围。疫情防控期间,第一时间出台鼓励激励“江阴八条”,8名公务员晋升职级、13名村(社区)书记选任镇街事业单位、18名防疫一线医护人员转为事业编。创新市属国有企业领导人员遴选方法,首创引入人才能力素质模型“TAS”测评系统,共遴选国资一级公司领导干部33人。
干部选任机制更加科学。坚持从机制严格规范选拔程序,着力把好关键环节,有效提升选人用人的精度准度。全面推行年度综合考核、平时跟踪考核、重点专项考核、任前德才考核“四位一体”考核制度,形成干部评价、推荐、谈话、交流“四份名册”,为班子调整、干部管理等提供指导和依据。修订江阴市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分析研判和动议、民主推荐、考察、任前听取有关部门意见等实施办法,推行“纵向比”“横向比”“延伸比”等多维度比选,在更大范围、更多纬度评价干部、发现干部。
干部队伍结构更加优化。始终把优化干部队伍结构、选拔培养年轻干部放在重要位置,为事业发展提供源头活水。实施江阴市名校优生选调“350计划”,构建更加灵活高效的用人机制。推进年轻干部实践能力培优工程,出台优秀年轻干部选拔培养工作“1+4”制度,举办年轻干部政治素养、能力素质“双提升”培训班,先后对196名30岁以下年轻干部进行强化培训。分批次开展“墩苗”挂职锻炼,选派224名优秀年轻干部到项目建设、安全环保等一线和上级机关、先进地区等开展“培养式”“攻坚式”锻炼,运用项目化锻炼、导师制培养、精细化管理、写实性考核“四位一体”培养方法,建立干部“成长档案”。
干部监督体系更加完善。坚持“严管就是厚爱”理念,制定出台《从严把关领导干部近亲属选拔任用的规定》《防止干部“带病提拔”的实施办法(试行)》,管好关键人、管到关键处、管在关键时。加强日常监管,出台《关于加强对干部进行提醒、函询和诫勉工作的通知》,设计“一图四表”工作流程图,近年来共实施提醒71人,函询65人,诫勉12人。出台《加强干部交流轮岗工作的意见》《加强退出领导岗位干部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有效激发了干部队伍整体活力。
创新引才模式,提升聚才实效
用心用情用力做好人才工作,江阴集结了该市13家人才工作主要职能部门和重点园区,创新引入科技镇长团为成员单位,成立了“引才攻坚党建联盟”。联盟成立以来,围绕人才工作中的“重担子”和“硬骨头”,成立了6支党员先锋攻坚队,采取“党建联动、活动联办、服务联促、难题联解”方式,深入开展“三走进三服务”系列活动,即进高校院所、开放园区、人才企业,精准实施政策宣讲、需求摸排、项目对接等服务,全面排查并补齐工作不足。
以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方式引进人才,江阴还成立了中国国际人才市场江阴市场,该市场是经国家外国专家局批准成立的32个地方市场之一。成立伊始,该市场就定位于依托22家中国(江阴)海外引才引智工作站和13家引才引智合作入驻机构,着力打造“江阴国际人才港”。最近,“暨阳英才计划”升级版2.0出台,将更好地激励越来越多的海内外人才来澄创新创业,为江阴传统企业转型、产业升级换代、科技创新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深入推进人才引育体制机制改革,江阴发挥退出领导岗位干部作用,探索设立了招才引项专员,此举在无锡地区成了首创。首批4名招才引项专员发挥自身实践经验,积极配合江阴高新区和临港开发区两大园区做好招才宣传推介、提供项目信息、推进载体建设、争取上级资源等工作,同时通过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引才机构、海外人才同学会的联系沟通,做好人才招引、科技人才资源对接等工作,为江阴经济高质量发展集聚更多的创新活力、创造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