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47版:印记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打造“长三角最美生活后花园”,全域旅游视角下的宜兴——

“陶式生活”,为何那么令人向往

  在宜兴,有一种生活方式叫“陶式生活”,以具有宜兴特色的陶、竹、洞、茶、禅以及美食等多元文化,来展现江南小城雅致、悠闲的美好生活,令越来越多的外来游客陶醉其中。

  展现“陶式生活”的美好,离不开全域旅游的发展。去年底,宜兴成功摘得“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殊荣,是无锡首个摘得该殊荣的区县。成功创成,接下来怎么做?“围绕‘全方位、全时空、全要素’,构建更加完备的旅游产品体系,切实推进全域旅游迈上新台阶。”宜兴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局长蒋干达表示。在这样的理念统领下,今年以来,宜兴全域旅游正在加快纵深推进中,“陶式生活”更具特色和韵味。

  涵盖串联多元文化体验

  说起“陶式生活”,不得不提及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他在宜兴留下了“买田阳羡吾将老,从初只为溪山好”愿景。山在城中、城在水中、人在园中的自然禀赋,拥有着万年开发史、7300多年的制陶史,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以及瑰宝紫砂,赋予了宜兴多重美好,而如今这样的一份美好一直在延续。

  今年“五一”假期,宜兴多元且内涵丰富的文旅活动精彩纷呈。芳桥目连文化节,举办龙舟竞渡赛、摩托艇竞速障碍赛、传统民俗文化表演、非遗展示等一系列活动,让体育竞技和文化休闲深度融合;素食文化周活动,进一步倡导素食文化新风尚;梁祝文化旅游节暨观蝶节,让游客尽情感受梁祝文化的魅力;徐舍“香”约美栖活动,展现乡村亲子游的强大吸引力……

  宜兴全域旅游大数据中心监测,“五一”假期来宜游客量为92.3万人次,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增长11.2%,充分证明假日国内旅游已经复苏至疫情前水平。近年来,宜兴创新推出“茶禅四月到宜兴”“金秋十月醉陶都”两大旅游季,成为宜兴旅游的鲜明符号,“中国陶都,陶醉中国”旅游品牌愈来愈深入人心,“陶式生活”令人向往。

  为何提出打造“陶式生活”?在宜兴文旅界人士看来,宜兴的旅游资源虽丰富,但也存在景观和周边城市同质化问题,“陶式生活”则较好地涵盖和串联宜兴的多元文化体验,更是全域旅游的一种体现。

  这样的一种生活方式首先是基于宜兴的陶瓷产业,7300多年的制陶史,驰名海内外的“中国陶都”,这是宜兴最闪亮的名片与品牌。其次便是延伸至优良生态的“陶醉”,主城区三氿如碧玉镶嵌,五河似彩带穿城,南枕一望无际的绿竹和茶园,成就了华东第一竹海的美誉,和“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的佳句,蕴藏于竹海茶洲之间的溶洞更是鬼斧神工、奇妙无比,生态资源得天独厚,让每个来到这里的人,都能陶醉其中,流连忘返。再是沉醉于慢生活中的“陶然”,林语堂说:“只要有一把茶壶,中国人到哪都是快乐的。”在宜兴,这就是一种休闲的生活方式,也是现代人内心所向往的生活方式。最终实现便是情操的“陶冶”,全域旅游不仅是给人带来身心的愉悦,更是精神上的正能量,从而促进文明程度的整体提升。

  今年4月,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推出“体验脱贫成就·助力乡村振兴”乡村旅游学习体验线路300条,宜兴推选的“乐游宜兴生态三日游”作为无锡唯一上榜的线路名列其中,在全国推广。这条线路上,不仅有传统景区善卷洞、竹海,也有以运动休闲为特色的龙池山自行车公园,以度假休闲为特色的云湖景区,以文化为特色的陶瓷博物馆,以及工业旅游项目谈青窑艺以及乡村旅游点篱笆园等,充分体现了宜兴全域旅游特征。

  生态文旅加快全面融合

  最美的风景在路上。宜兴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品牌“宜路陶醉”,不仅立足农村公路高质量发展,补齐公共服务短板,更是在打造“陶式生活”的陶醉与陶冶。“宜路陶醉”整个品牌线路呈现“一大环、四小环”,总里程约280公里。“一大环”全长约170公里,串起了12个乡镇、11个景区和多处历史文化资源点。“四小环”则结合片区特色,打造深氧陶醉休闲路、文化传承生活路、古镇儒风湖韵路、产业发展致富路。如12.634公里的张灵慕线串起了张公洞、阳羡茶场、陶祖圣境风景区等旅游景点,成为首批江苏省旅游风景道。

  不仅仅是道路建设,宜兴紧扣“深耕生态文旅融合,创造陶式美好生活”主线,走出“全链产业互融,全时生态文旅,全程品质服务、全域主客共享”的高质量发展道路,探索出了“文旅相依、产业互融”全域旅游“金镶玉”式发展路径。

  “金镶玉”,即以“紫玉金砂”为代表的文化与“青山滴翠”为象征的生态进行深度融合,走生态文旅融合发展道路。深耕文旅融合,不仅体现在顶层设计,更体现在各旅游主体在发展经营上所形成的共识。以省级工业旅游点阳羡贡茶院为例,该旅游点结合源于1958年的老茶厂改造与茶文化体验,将厂房变成了景观,茶园变成花园,实现融合发展。

  今年4月,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江苏宁锡常接合片区实施方案正式发布,宜兴正处于这一“最美片区”之中。全域旅游与城乡融合发展相结合,宜兴同样可圈可点。以杨巷镇为核心区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以稻米产业为主线,带动辐射周边地区茶叶、花卉、灵芝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项目,进一步拓展阳羡茶产业园、西渚茶博园示范点农业生产和旅游功能,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发展的二次提升。

  目前,宜兴已构建起了“1+9+N”市镇村三级全域旅游服务体系,形成“政府搭台、市镇合力、社会参与”的旅游公共服务市场化运营机制。创成国家地理标志产品7个,打造了阳羡茶、宜兴红、文创宜兴等优质企业共建共享的区域性公共品牌。

  顺应需求产业升级换代

  放眼长三角,处于宁杭生态经济带的中心位置,苏浙皖三省交界,宜兴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在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今年宜兴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加快打造宁杭生态经济带新兴中心城市和苏浙皖交界区域性中心城市。如何打造“两个中心城市”?其中一个方面就是要致力打造“长三角最美生活后花园”,营造一流的宜居宜业环境,把生态人文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

  文旅项目建设提速。位于张渚茗岭的窑湖小镇项目建设现场,游客中心、员工中心、窑湖酒店、砂窑酒店等全部完成主体工程,进入装修阶段。据悉,该项目预计明年底可投入试运行。届时,小镇将建有2500间客房,会展中心面积达10万平方米,大大提升宜兴高端接待能力。

  宜兴山水人文资源俱佳,这是与周边地区相比突出的一大优势,但多年来缺少文旅大项目的支撑,顺应全域旅游的需求,宜兴文旅产业加速升级换代。眼下,像窑湖小镇一样投资体量大、质态高的项目在宜兴已不少见。投资200亿元的大拈花湾项目已开工建设,建成后将改变过去宜兴旅游偏重宜南山区的格局,带动渎边旅游的发展。国家级阳羡生态旅游度假区目前在建服务业项目18个,总投资达313.06亿元。

  加速融入长三角一体化。不久前,为推进长三角文旅一体化发展,培育“一地六县”文旅品牌,“一地六县”重点景区(点)向“一地六县”居民开放市民待遇。据了解,为实现区域协同发展,加速资源互通,宜兴正在推动长三角“一地六县”产业协同发展,以此拓展宁杭生态经济带发展腹地。其中,还启动了宜兴长兴产业合作示范区规划编制工作。未来,双方计划以旅游业等为突破口,加快实现产业互动,协同发展。(任倬、张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