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63版:印记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乐享黄巷暖阳 迈向幸福小康

  “流水带不走记忆,岁月使人的记忆更深刻。眼前的家乡不再是从前的样子了,但仍有许多历史遗存让人重拾昨日记忆。”黄巷人储耀金一篇关于记忆的故事引发了不少人的共鸣,因为他们有着相同的记忆:家乡面貌已经发生巨变,村内所有河道全部清淤,驳岸筑起,河旁建好大理石栏杆,河面建好喷水器,又新建了现代化公共厕所,周围处处像花园,到处一派美丽的景象。

  这里有美景

  有这样感受的是生活在黄巷的每一个人,“小游园、有花有草,天蓝水清,很幸福。”居民徐老伯最近刚刚把家搬回了黄巷。据悉,黄巷区域面积19.2平方公里,辖区内城中村、老新村、旧工业区多。近年来,街道通过征收拆迁,腾出了一些空间,引入了万科、融创、圆融、吉宝、金轮星空间等优质房开项目,确保了凤翔高架以及地铁三、四号线等重大基础设施的顺利施工,逐步提升了片区形象。

  在提升市容市貌和改善生态环境上也是狠下功夫,把精细化管理和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相结合,对6条背街小巷进行改造提升,建成了15座游园,完成2个省级示范小区建设。

  街道将“河长制”管理及河道治理攻坚纳入党工委、办事处高质量发展重点工作,通过“家庭河长制”“交叉巡河”“无人机巡河”等创新方式方法,织密织细巡河组网。提高主人翁意识,带动街道、社区干部、志愿者、学校、企业参与共治,形成“人人是河长,全民来治水”的良好局面。

  这里有高度

  黄巷街道深入推进“红网”党建联盟,实施党建增氧工程,以书记项目为抓手,打造“心先”党建、“五音和鸣”等品牌,勾勒基层党建的红色“巷”网。将为民办实事项目升级至18个,重点推进“五河游园”“红色驿站”“融融乐园”等项目。升级党建阵地,打造红色新地标。创建“初心路·同巷行”党建文化新阵地,实现“双阵地、双联动、双提升”。

  抓好队伍建设,实施“巷心力”工程,稳步推进“巷”上青年干部培养,开展党员干部集中轮训、两委班子专题培训、党务干部赋能提升培训等,打造一支政治品格过硬、专业能力过硬的高素质干部队伍。5月中旬,52名来自黄巷街道机关、社区的年轻干部和“两新”组织的团员青年相聚无锡新华书店图书中心三楼廉政书屋,共同见证“巷上青年研学社”的成立。研学社创新形式,通过沉浸式课堂、对话青年、红色沙龙、真人图书等活动抓好青年党员、团员的学习教育,促进青年干部磨砺成长,激扬青春活力。

  以“党建+助残”的理念打造街道“残疾人关爱家园”,整合辖区各类有效资源,构建“1+1+N” 党建助残服务网,获评市级党建助残示范点和市级社区康复示范点。“春风暖残巢”残疾人居家安康能力提升项目入选市残联公益创投。

  这里有温度

  “等新菜场建好后,买菜就更方便了。”林老伯是刘潭的老居民了,买菜一直在刘潭农贸市场。这个老菜场已经为周边刘潭、庄前、凤翔等新村居民服务了20多年,但因年代较久,已经无法满足需求。而今新的刘潭农贸市场即将亮相,总建筑面积1万多平方米,地上三层、地下一层,总体面积近原市场的3倍。

  通过一点一滴的工作积淀,黄巷人的幸福感在不断增强:中铁振达西项目将为刘潭棚改征收动迁户提供1900套房源,居住环境也将大大提升;民丰一支路、全丰路、锡龙一支路等6条背街小巷的环境治理改造和黄巷农贸市场停车场的设计工作正在进行;围绕“美化”,实施“厕所革命”工程,完成27个老旧公厕改造任务,提升保洁质量,从外围到内部进行全面提档升级。

  2020年建成街道区域性助餐中心1家,完成2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标准化改造,居家养老机构标准化比例达83.3%。新筹建1家智慧化养老服务机构,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社会化运营率72.2%。累计发放低保金674万元,发放特困金22.26万元。

  据介绍,今年,街道将增大为老服务供给,新增床位260张以上,新建街道级日间照料中心1家,推动大塘锦园区域助餐中心开张运营,推动龙塘西苑社区智慧化养老服务站投入运营,推进居家养老升级改造工程,完成80%以上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实现社会化运营。加强便民服务,加快推进为民服务中心新址改建,进一步梳理街道为民服务中心事项清单,优化各事项办理流程,编制第二版《为民服务中心办事指南》。

  街道下辖19个社区,常住人口约15.08万,在民生事业和社会治理上任务重、难度大,街道始终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为民理念,切实将惠民举措落到实处。推进社工职业体系建设,努力提高全科社工比例,目前街道持证社工159人,全科社工130人,占比81.8%。

  本版撰稿:无锡日报梁溪融媒体部 / 通讯员 徐北平、吉慧玲、朱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