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71版:印记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四镇”东港 乘风破浪

  红豆工业城俯瞰

  市级美丽乡村——黄土塘村

  “数十年磨一剑”,这是地处无锡东北一隅的东港镇企业身上展现出的整体气质,也是造就累计上市挂牌企业16家这一无锡城区拥有上市企业数量最多乡镇的内在魅力。截至目前,东港镇5家主板上市企业的总市值约为280.4亿元,相当于2020年全镇GDP的193%,超出全国平均比例一倍多。从早年的独闯天下到一个地区明星板块的形成,东港的上市公司正将资本优势与创新优势铸成合力,在区域发展中发挥越来越大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这一成绩,是“全国百强镇”之一的东港实施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佐证之一。过去的五年,是东港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实现重大突破的五年。镇党委书记司建新表示,以“实力大提升、产业大优化、面貌大改善、民生大实惠”为目标,五年来东港产业转型加速推进,城乡面貌焕然一新,民生福祉加快增进。站在“十四五”的起点,东港必将凝聚合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提升安全环保水平、打造幸福宜居典范,全力打造“苏南经济重镇、现代产业强镇、美丽建设大镇、幸福宜居名镇”。

  提速转型步伐 激发“化学反应”

  连续五年入围“全国百强镇”的东港可谓一直是个“优等生”。2020年,该镇工业经济总产值突破350亿元大关,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33.6%,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36.9%;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至33.3%;新增高标准农田9000亩,高效农业面积达3.13万亩,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取得新成效。

  在支持企业做大做强时,东港把推动上市作为重要抓手。面积仅85平方公里,拥有16家上市挂牌企业,包括红豆、通用等5家主板企业,数量位居全市城区乡镇板块第一。再细究一番,东港镇平均每17平方公里就有1家主板上市企业,密度在苏南同类乡镇属于绝对的第一方阵。坚持以商引商、乡贤招商、产业链招商,截至目前招引顾家家居、晶扬生物、新大洲等超亿元项目24个,总投资86.4亿元,是“十二五”期间的1.55倍;开工通用全钢轮胎、中捷二期等超亿元项目55个,总投资203.8亿元,是“十二五”期间的1.25倍。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53%,实施超千万元技改项目232个,总投资200亿元。“十三五”末,高新技术企业有效数达74家,市级以上工程技术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累计达50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累计达96家,分别较“十二五”末增加40家、29家、40家。

  建设品质城乡 打造“美丽东港”

  “金色山联”已是锡山乃至无锡对外的一张靓丽名片,但东港的愿望不仅于此。在坚持规划引领的基础上,镇总体规划、村庄规划完成编制,镇村布局规划完成修编。大力开展“美丽东港”建设,实施“一十百”工程,新改建联福路北延、金港大道南延、黄土塘路等主次干道63条,新增停车泊位1.8万个,新增绿化面积5000亩,新改建公园26个、公厕61座,配套设施不断完善。

  镇村管理成效显著。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一推三治五化”“村村结对”等专项行动,完成361个自然村环境整治全覆盖,成效位居全市前列。美丽乡村建设特色初显,创建省级特色田园乡村1个、市级美丽乡村3个,11个市级试点村全面完成农村住房翻建,黄土塘田园综合体一期完成建设,山联村小湾里民宿、文化馆等建成投运,红豆康养小镇荣获“全国特色小镇”。城乡建设要有灵气,好的生态必不可少。为了落实生态文明建设总要求,东港关停取缔“散乱污”企业277家,整改提升196家。全面落实“河长制”,“国考”庙桥断面、“省考”晃山桥断面等6条“市考”以上河道全部达到优Ⅲ标准,66个排水达标区全面完成“四位一体”整改,累计完成河道生态治理55条、河道整治工程21个。大气环境持续提升,PM2.5平均浓度下降43.3%,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提高20.2个百分点,群众的幸福感与获得感与日俱增。

  增进民生福祉 抬升幸福指数

  惠济民生,是高质量发展的落脚点。五年来,东港以社会事业为根本,坚持保障利民、实事惠民,民生福祉加快增进。注重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协调推进,发展指标与幸福指数同步提升,努力让改革发展成果普惠于民。不断加大民生事业投入力度,新改建安置房58万平方米、学校4个、村(社区)卫生室6个,东湖塘实验小学、怀仁幼儿园建成投用。社保力度持续加大,累计新增城镇就业人口1万人,4个经济薄弱村全部实现脱贫转化。

  为让百姓获得满满的安全感,东港在全区率先开展网格化社会治理试点工作,探索“四治融合”基层网格化社会治理模式,不断形成社会治理的“东港经验”。“平安东港”建设迈向更高水平,创建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9个、省级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1个。全面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围绕全镇32个行业领域,重点整治“厂中厂”等企业,国务院督导组、市级挂牌督办问题全面完成整改,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落实化工园区安全发展理念,加快新材料产业园整治提升,园区安全环保信息化管理平台建成投用,封闭化管理、危化品停车场完成建设。

  五年之约

  奋战五年,努力擦亮“强镇名片”。经济保持稳定增长,GDP年均增长10%左右,力争到2025年,国税开票销售收入突破1000亿元、工业开票销售收入突破75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20亿元,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奋战五年,着力做优“产业磁场”。坚持科技创新驱动,厚植发展新优势,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链集群,致力成为苏南地区有影响力的高端制造业基地,力争到2025年,全镇规模以上企业达到250家,其中超10亿元企业不少于10家,产业优势更加凸显。

  奋战五年,倾力建设“美丽新城”。实施城镇现代化战略,构建由新城区、新市镇、新农村协调发展的体系,形成城乡要素合理配置、公共服务普惠共享、乡村经济多元发展的城乡一体化空间布局,全面打造苏南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示范标杆,到2025年,城镇发展能级和城乡统筹水平进一步提升,交通便捷、宜居宜业的生活品质愈加彰显。

  奋战五年,合力形成“善治样本”。社会治理水平稳步提高,“多元共治”的基本局面逐渐形成,“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治理机制实现下沉,打造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样板,到2025年,基本实现联动治理智能化,综合执法水平全面提高,区域治理效能处于全市领先水平。

  奋战五年,全力打造“民生福地”。就业及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文体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资源更加完善,到2025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幅提高,一批百姓长期关注的民生弱项、短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