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惠山区堰桥街道作为“一包三改”发源地、闻名全国的改革之乡,以“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思路,推动党建与各项工作深度融合,打造“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堰桥。
织就坚实“红网”促发展
堰桥街道积极发挥党建引领“指挥棒”作用,深入推进“红韵堰桥”党建品牌建设,通过培育“红旗”党员、打造“红星”岗位、筑牢支部“红色堡垒”,使党员、岗位、支部在“点”上有精神、“线”上有动力、“面”上有实效,实现点线面经纬交织、互动互促,从而织就成一张坚实的“红网”。在深化政村企共建中,通过实施“123组团共建共享”党建模式,着力构建统筹协调、共建共享的基层党建格局,有效覆盖街道1600余家企业,有力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
在促进经济发展、产业转型中,堰桥街道积极挖掘“源头活水”,发挥党管人才作用,引导各类人才不断增强对党的认同感和向心力,切实加强对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坚持双招双引,畅通交流渠道,努力集聚创新创业人才;壮大院士经济,聚焦产业振兴,依托科创载体建设,助力高层次人才企业的集聚发展。2020年共引进高层次人才38名、海外留学人才10名;与院士合作成立的先进复合材料成型技术和装备研究所及先进复合材料产业园、哈工大机器人集团(无锡)科创基地研究院落地运行,5个高层次人才团队先后入驻研究院,5个项目落户惠山堰桥。
“十四五”开局,堰桥街道以争创“华东科创谷”为导向,党建融入,锚定楼宇经济,向高端“产学研”发力。堰桥街道在国慧商务广场和明都大厦内拥有办公载体74.8万㎡,是发展楼宇经济的有力支撑。目前招商引进了惠山大学生创业园、惠山电子商务产业园、源创客科技孵化园、长江金融产业园、文化创意产业园等,共计311家企业,产值占比持续增高。
加强基层治理谋服务
为民服务是初心使命。完善的基础设施决定百姓的幸福指数。堰桥街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实”字当头,围绕“双核双门户”惠山南门户建设要求,完成西漳东部片区城市设计和规划动态更新,打造西漳未来城;启动惠山区妇女儿童医院规划设计;累计投入7000万元建成天锦路、迎新路等8条道路;加大教育投入,启动堰桥初中、西漳中学的改扩建工程;12个老旧小区改造加紧建设中;横街游园、天澄游园、天一站游园建成投用;堰桥农贸市场提升工程完成。
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绘就水美乡村“新画卷”中,堰桥街道秉持“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美则堰桥美”的理念,在建设新城的同时兼顾对老城形象提升的规划设计,不断提升乡村人居环境,特别是在河容村貌提升上花大力气,在完善长效管理机制上下狠功夫,通过畅流活水工程、资金保障机制、谋划技术支持、百姓参与共治等“良方”,为辖区群众呈现出了“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水乡新面貌。
“党建+物业”共谋服务。堰桥街道辖区内大部分社区均涉及到物业管理的工作,社区治理与物业管理成为基层自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堰桥街道试点推广“党建引领、物业参与”的社区治理模式,把党的建设贯穿于物业服务管理的全过程,确保基层社会治理的方向正确。林陆巷社区作为堰桥街道“党建+物业”工作示范点,把“点亮微心愿”党建+物业项目向凤翔馨城、锦盛苑延伸,广泛整合社区、物业、物管会等资源,引导居民主动参与社区治理。各社区在以红色党建为引领的治理实践中形成各具特色的党建文化,共培育孵化社区党建品牌18个。尤旺社区党建品牌“企民心”加强职能建设,突显服务企业、服务居民两大核心内容,发挥党员干部在企业和百姓中的先锋作用。天澄社区通过“天澄灯塔”党建品牌深化,以党建创新引领社区治理创新。
聚力民生建设促幸福
村前片区位于锡澄协同发展范围内,同时位于惠山新城综合服务核内,“天上村前”核心区建成后,惠山区“三馆两中心”(文化馆、图书馆、档案史志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妇儿中心)也将融入到这个空间,形成寓教于乐、寓学于趣的综合文化中心。届时“天上村前”不仅将成为周边居民“15分钟生活圈”的服务中心,还将成为惠山区共享服务圈上的重要节点和惠山区科教文化的重要地标。
关注民生小微事,提升百姓身边的硬件保障。今年1月1日,堰桥街道“天一萌萌巴”正式开通运行,这也是无锡市首条接驳地铁与居民区的公交微循环线路,有效解决了西漳西片区10万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的民生难题。
医疗保障是百姓聚焦度极高的民生内容。对标江苏省“15分钟医保服务圈”示范点建设标准,堰桥街道持续推进医保治理创新,已完成硬件建设;相关岗位培训、完成与全省医疗保障公共服务信息平台(简称“江苏医保云”)的对接、设置医疗保障品牌标识都在抓紧建设中。
打造“10分钟健身圈”。寺头、尤旺、新街等社区充分考虑居民需求,合理规划选址,建起了一个个家门口的健身广场。寺头社区惠巷老村落的居民们看着崭新的健身器材,兴奋不已。每到傍晚,尤旺社区钱石桥桥堍下的健身步道都是热热闹闹的,周边的居民结伴一边散步一边话家常。
交警在身边,解决烦心事。今年,堰桥街道创新启动“交通民警进社区”项目,探索建立“社区交警”服务机制,打造百姓身边的“交通管家”,推动解决群众“家门口”的交通问题。党员民警挂职社区副书记,身兼两职,肩扛双责,心无二念。在统筹好日常工作内容与社区工作的关系、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当好群众与社区、社区与交管部门、交管部门与街道间的纽带,落实警民融合、源头治理,探索建立交警主动、政府主导、社会协同、群众参与的基层交通综合治理模式。
理顺人文脉络强文化
堰桥街道人杰地灵、人文荟萃,是一个红色之乡、改革之乡和活力之乡,是惠山区城关镇街。这里有不少“第一”:中国农村首个近代新式学校胡氏公学、第一座天上市村前图书馆,“胡氏三杰”创建辛亥革命后中国人办的第一所大学;从西漳奔向革命的第一任宣传部部长陆定一,为乡镇工业发展向中央写信;胡福明闪现思想光芒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发“东风改革潮”;乡镇企业“一包三改”堰桥经验;惠山区首位“中国好人”……
“堰桥是中国乡镇企业的‘小岗村’,开创了引领全国乡镇企业大发展的‘苏南模式’。这块热土文化底蕴深厚,街道以‘一包三改’精神,积极推进‘文化小镇’建设!”堰桥街道党工委书记、西漳地铁站区党工委书记郑德友说。堰桥街道打造“堰桥欢迎您!吴地江南·红色之旅”专线旅游,将“一包三改”纪念馆、陆定一祖居、吴地三百六十行等10多个红色文化、历史文化基地,串联成文旅线路图,并建立堰桥特色教育基地,讲好堰桥改革发展故事。
惠山区西漳的老镇区,居民点密集,但缺少大型公共绿地广场。站区管委会因地制宜,将西漳公园建设成为一个集生态、休憩、文化健身、爱国主义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型生态场所。公园占地630亩,总投资1.2亿元,江南文化特色建筑与小桥流水相映成趣,成为堰桥一街三地文化“打卡”的地方。居民常带孩子来这里看展览、做手作。2年多前公园刚建成,惠山区第一家民营美术馆首个进驻,此后越来越多的文化载体“落地生根”。
这里原有西漳“三五馆”蚕种场,是省级文保单位,堰桥街道斥资1000多万元,维护修缮西漳蚕种场,部分民国老房子摇身一变,成了现在的文化场馆。2019年1月,华东地区首座成语专题展示馆在此亮相,“三让天下”“卧薪尝胆”“程门立雪”等百余个与无锡地方相关的成语故事,以图文并茂、仿真蜡像和场景等生动诠释,叙述以江南文化为主线的历史人文脉络,提升公园“颜值”与文化格调。
“文化小镇”建设离不开文化空间、文化阵地和文化资源,街道加大公共文化资源整合利用,党政联席会专项研究,投资450万元两次改建堰桥吴韵剧场、小剧场;吴文化公园提升改造,新建堰桥“一包三改”纪念馆,参观超2.8万人次;村村建成社区综合文化中心,同时建成“金色朝阳”广场、市民文化广场、学校剧场等十余处;西漳船静静诉说运河之旅;修缮陆定一祖居二期工程,创设堰桥红色会客厅,文旅空间遍地开花。(本版图文 堰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