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融媒 党建

移动支付时代 ATM机将迎新风口

  曾几何时,ATM机布满大街小巷成为金融领域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银行业以ATM机的市场占有率为业务辐射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大众则以能够随时存取现金为荣。然而进入移动支付时代,居民使用现金的频率有了明显的减少,想想看你有多久没用过现金了呢?

  银行ATM机的快速发展起源于金融科技的发展,即随着信用卡和银行卡的广泛应用而实现快速扩张,但同样因为金融科技的发展特别是以扫码支付为主的移动支付的普及,现金的应用度大大降低并逐步萎缩,有人戏言:ATM机是生于银行卡而死于扫码支付。那么,ATM机还有未来吗?

  曾经的高光时刻已不再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21年一季度支付系统运行情况显示,银行ATM机撤机的频率越来越高。到2021年一季度末,全国拥有ATM机100.62万台,较上一季度减少0.77万台。在全国范围内,每万人拥有ATM机7.13台,环比下降1.58%。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我国有101.39万台ATM机,比2019年底减少约8.39万台。

  实际上,ATM机的颓势已经持续了多年。据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自2018年第三季度达到峰值112.86万台之后,国内ATM机数量就一路下滑。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历史新高,是在统计口径扩大之后创造的。今年第一季度,中国人民银行ATM机在统计口径上,由自助存款机、自助取款机、存取款一体机、自助缴费终端等传统自助设备向自助服务终端、可视柜台(VTM)、智能柜台等新型终端设备延伸。

  同时,很多人关注到银行营业网点已经开始收缩阵线,银行网点数量呈现连续缩减的趋势,据银保监会金融许可证信息平台的数据统计发现,截至2021年4月6日,今年全国已有431家银行网点终止营业。业内人士告诉记者,银行网点的收缩和投入成本的控制是ATM机减少的主要原因,“虽然说ATM机退出历史舞台还为时尚早,但下滑的势头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与银行营业网点收缩和ATM机裁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银行非现金支付业务的增长。根据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银行共办理非现金支付业务3547.21亿笔,金额4013.01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16%和6.18%。业内人士表示,既然已经不需要现金或者现金需求量和需求场景大大压缩,那么以现金为载体的ATM机就已经形同鸡肋也就不足为奇了。

  ATM机迎来自我迭代

  ATM机正面临尴尬的境地:要么改进功能提升现实的适应力,如业务拓展、网络支付或其他新功能的需求;要么就面临被淘汰的命运。ATM机有未来吗?肯定有。关键是取决于ATM机自身的升级换代能力。互联网渠道和数字化科技正在深刻改变金融生活,智能厅堂已成为不少银行网点转型的重要方向,随着智能软硬件的技术成熟,一批新型多功能ATM机点亮了服务渠道智能化新模式。

  走进江苏银行无锡分行,网点柜台进一步低柜化,所有功能区域在大堂紧凑分布,服务连贯,实现客户多项业务一条动线上办理,客户无论走到哪个区域,都有厅堂和服务经理实时响应。智能设备使更多人力从程式化的高柜岗位解放出来,传统的银行柜员也全面转型为服务经理。该行智能厅堂除传统的自助存取款设备、自助回单机、对公网银体验机等自助设备外,银行业最新的智能设备如智能柜台、智能一体机、高柜自助服务及远程服务设备得到全面应用,厅堂设备向智能化不断升级,业务覆盖了个人开卡、签约、电子银行开户、投资理财、生活缴费、转账业务、对公业务及查询等多个业务场景,满足自助快速办理的需求。

  该行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通过“大堂事前引导、客户自助办理、现场快速审核”的业务处理新模式,新型智能机器有效分流柜面业务压力,免除了客户等待,提升了网点服务效能。传统的银行借记卡开卡业务,原来柜面办理一笔借记卡开卡,需客户填单、柜面开卡、客户签字确认等环节,用时总长需要8分钟左右,现在通过新型智能设备开卡,一笔业务仅需3分钟,给了客户全新的服务体验。

  下一个风口或将到来

  近期,一则消息让ATM机再次回到大众的视线中。日前,有媒体记者在北京地区走访银行网点时注意到,部分银行网点ATM机已启用数字人民币存取功能。数字人民币渐行渐近,让市场高呼银行“无卡时代”加速到来,传统银行机具厂商生存空间被进一步挤压,但同时也为紧跟银行设备转型步伐者创造了新的阶段性机会。我国最大的ATM机供应商广电运通近日发布消息称,随着数字人民币试点的稳步推进,广电运通与多家银行开展数字人民币ATM兑换测试。在试点城市苏州、深圳,某国有大行已经在网点的ATM机上正式上线测试数字人民币兑换。

  数字人民币具有和纸钞、硬币相等的价值,也因此在未来很长时间内数字人民币与纸钞、硬币将会相互补充和共同存在,数字人民币ATM兑换功能则可以满足数字人民币与现金互相兑换的需求。ATM机市场需求的急剧萎缩,倒逼ATM机厂商转型。而在数字人民币试点的背景下,一方面进一步削减居民对现金的需求对传统ATM机厂商形成冲击,另一方面与数字人民币相关的设备升级给ATM机厂商带来一定的阶段性机会。

  “现在实体卡账户的物理使用已经变少,电子账户已经成为主流,设备厂商是一定要转型的。”苏宁金融研究院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主任孙扬如是说。在他看来,设备厂商对于银行业务和规范都比较熟悉,可以从现场设备服务向后端银行业务运营RPA流程机器人转移,通过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图谱等技术开发人工智能数字机器人,提升银行后端业务运营的效率,是有很大空间的。

  ATM机未来出路在哪?业内人士认为,产品转型方向是服务银行智能化升级改造,增加研发投入,探索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与智能设备融合的可能性,将产品链由“柜员机”向“智能网点”延伸,由低端业务向高端、复杂、核心业务发展。(朱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