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区域新闻

八块展板的故事

  党史教育,如火如荼。荡口华氏祠堂内,保存着八块图文并茂的展板。这是三年前华氏祠堂文化研究会中3位老人一起完成的作品,凝聚着关工委“五老”的心血和对下一代寄予的厚望。

  荡口华氏祠堂,是鹅湖镇中小学校孝义文化教育基地。2018年4月,与荡口华氏祠堂交往多年的江西瑞金华屋村的宗亲,邀请荡口华氏“五老”去那里“认亲”,又适逢锡山区关工委在全区中小学生中开展“重温红色岁月,传承红色基因”主题教育。这是难得的好机会,荡口华氏祠堂文化研究会的8位“五老”便带着任务去了瑞金华屋村“走亲”。

  瑞金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诞生地,中国革命的红色故都,华屋村又是央视曾多次播放“十七棵松”红色故事的发生地。好客的华屋村宗亲,不但盛情款待远方的“家人”,还详细讲述大革命初期他们村和周边发生的红色故事。华屋村17位青壮年加入了红军队伍,在长征途中全部壮烈牺牲,临别时他们亲手栽下的十七棵松苗,如今已长成参天大树。“青松依旧在,不见儿郎归”,宗亲声情并茂的讲述,字字句句打动人心,使在座的“五老”听得热泪盈眶。

  为帮助“五老”搜集更多红色资料,华屋村一位红军烈士的后代,特地从工作的深圳赶回来,全程陪同“五老”先后寻访红色故都瑞金、长征出发地于都、红色革命摇篮井冈山等地。连续5天的参观走访,行程千里,“五老”们几乎走遍大半个赣南,搜集到很多宝贵的第一手资料。红色印记刻骨铭心,令人震撼,使人难忘。

  “一定要把这些真实的故事告诉家乡的孩子,让他们明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是先烈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要好好珍惜今天,努力奋斗明天!”夜晚,老人们久久不能入睡,一幕幕激动人心的场景在脑海中翻腾。在回家的火车上,金生、锜生、学良3位“五老”一起商量策划,要把这些红色资料,用展板形式,展现在孩子们面前,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红色洗礼,传承红色基因。在鹅湖镇关工委全力支持下,经过近10天努力工作,八块图文并茂的展板赶在暑期前完成了。在镇校外辅导总站牵头下,全镇13个村(社区)组织中小学生、民工子弟等轮流进祠堂参观听讲座,参与活动的青少年达两千多人次。展出得到当地领导和学生家长的好评,“五老”们也感到非常欣慰。

  红色教育是永恒的主题。目前,鹅湖镇关工委已在暑期前把这八块展板送进校园,在建党百年党史教育中发挥作用。(华学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