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太湖周刊

把爱阅读变成城市个性

  □韩 玲

  又逢江苏书展,爱读书者的热情如同这夏日天气一般,炙热而直接。如何把小众的阅读活动变成更为大众的生活习惯,如何使阅读成为城市与生俱来的生长基因,让身处其中的人都熏陶在迎面而来的书香中?

  让阅读变成城市个性,需要不断拓展阅读空间和场景。在锡城的城市更新过程中,阅读空间越来越多。老新村改造时,社区小游园和公共阅读空间是居民投票中新增设施的首选。书店、图书馆、自习室、咖啡厅内的阅读角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自然而然的选择,它们24小时不打烊,就在离人们不远的地方,亮着一盏灯,等待着下一个爱书人。有学者曾提过,通过观察公共交通工具上的人有没有读书,可以了解一个城市的阅读情况。我们惊喜地发现,在锡城的地铁和公交车上,出现了阅读者,手捧一本口袋书,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来读书。阅读分享会出现在商场、名人故居,也出现在各种潮流活动中。

  让阅读变成城市个性,需要让更多人成为阅读的引领者。流量时代,舆论领袖的力量不可或缺。周日,网红校长唐江澎新书首发,引发了在场无数人对“什么是好的教育”的思考,“从书中找答案”成为推动阅读的“打开方式”。上周末,无锡作协迎来了47位新会员,他们中有独立书店的坚守者,也有多年来对古镇文化进行深度研究的专家。他们是城市维系阅读生活的不同维度,正是有了他们对阅读方式的探索,才积淀出最深层的推广力量。“读书月、书展活动如果能推广到全年,比如每个月推出一个主题、一本好书向全民传播,并请不同领域的专家举办论坛,针对小学生、中学生等举办征文活动,以这样的‘引读’方式继续做推广……”资深读者表达出对城市阅读的思考,也表达对阅读氛围的期待。

  以书为媒,以文化人。读书成为城市个性,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这也从长远发展角度为锡城的阅读提出了更大目标,既要思考如何提供更多的阅读场景,引导人们真正爱上阅读,也要思考如何通过阅读活动的积淀,让阅读真正走进人们的生活。

  钱穆说,中国人生活上的最长处,是将“生活艺术化”。将艺术体验放入日常生活,阅读是容易实现的艺术方式,也值得最长久地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