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纵横

全国碳市场上线首日开门红

全天交易总量超过410万吨,成交额逾2.1亿元

  据新华社上海7月16日电 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启动,交易中心设在上海。全国碳市场首日成交均价51.23元/吨,成交量410.40万吨,成交额逾2.1亿元。中石化、申能集团、浙能集团、华润电力等企业参与了全国碳市场首日交易。

  “从首日交易情况看,全国碳市场整体成交较为活跃。”来自华电集团碳资产运营公司的交易员张壮说,随着碳定价机制的不断完善,我国碳市场有望成长为年交易额超过千亿元人民币的大市场,为全社会的减碳行动提供价格信号以及资金支持。

  首日成交均价51.23元/吨,是否符合市场预期?如何看待碳价的波动?

  从微观和近期来看,碳价主要由配额供需情况决定。从宏观和长远看,碳价由经济运行和行业发展总体状况和趋势决定。

  “碳价过高和过低都不好。”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说,碳价过低,将挫伤企业减排的积极性;碳价过高,也将导致一些高碳企业负担过重。合理的碳价,既可以彰显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的决心和力度,又能够为碳减排企业提供有效的价格激励信号。

  在复旦大学绿色金融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李志青看来,全国碳市场刚刚起步,价格可能不会出现太大波动。考虑到当前国内的碳交易成交量及价格显著低于国际水平的情况,从中长期来看,碳价大概率会上涨。

  专家同时提醒,要防范碳交易过程的“过度金融化”,避免在短期内出现“全民炒碳”的局面,让全国碳市场真正发挥出节能减排的最大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