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时评

乡村振兴需要接地气的规划师

  □ 许大伟

  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过程是把各种规划约束性指标落地的过程,如何在资源紧约束的背景下优化产业布局,如何在严守生态红线中满足乡村振兴的用地需求,如何在古宅古街的保护中传承和弘扬乡村特色文化等,都是摆在规划师面前的一道道考题。规划师只有主动深入一线,深入群众,深入实际,真正做到人到心到,才能绘就人民群众满意的乡村振兴锦绣画卷。

  我市首个“规划师下乡工作站”前几日在阳山镇火炬村揭牌的新闻,受到了很多市民关注。规划师下乡作为自然资源部门力推的创新举措,必将助力当下各地紧锣密鼓推进的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工作,为乡村振兴绘好蓝图夯实基础,值得点赞。

  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过程是把各种规划约束性指标落地的过程,如何在资源紧约束的背景下优化产业布局,如何在严守生态红线中满足乡村振兴的用地需求,如何在古宅古街的保护中传承和弘扬乡村特色文化等,都是摆在规划师面前的一道道考题。规划师只有主动深入一线,深入群众,深入实际,真正做到人到心到,学会当一名乡村振兴“全科医生”,才能绘就人民群众满意的乡村振兴锦绣画卷。

  心中有数方能指导有方。规划师需把握耕地保护原则、熟悉耕地数质量情况,明确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和生态管控要求,了解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用地空间分布状况,把土地利用管理的“一本账”算清楚。需把脉乡村产业发展情况,分析潜力和后劲,强化扶持重点,找出突破方向,把产业支撑乡村振兴的“一条线”捋清楚。还需实地勘察农村住房、路网建设和公共配套设施建设状况,研究与人口规模、乡村旅游、人居环境改善等方面的匹配度,把乡村基础建设的“一张图”绘清楚。

  指导有方必先有的放矢。规划师只有放下架子走进乡村,才能听到乡村振兴的“好声音”和“金点子”。需走部门,既了解块面对乡村振兴的总体筹划和目标方向,又把握条线对乡村建设的单项考核和专项任务,善于站在全局高度统筹衔接,弹好协奏曲,做好融合的文章。需访乡贤,挖掘乡村形成发展的历史背景,考察人文源流和古宅古迹,走近文化习俗和家风家训,在保持特色韵味上别出心裁,做好传承的文章。需会村民,倾听他们对乡村建设现状的意见,归纳对改善人居环境的现实要求,征询对未来乡村建设的向往和展望,在民众的所思所想所盼中找灵感,做好出新的文章。

  有的放矢重在解决问题。规划师下乡需静下心来,因地制宜,既解燃眉之急,又献长远之计,重点围绕“三大难题”出谋划策,想方设法让蓝图变为现实。需围绕深入推动乡村土地综合整治,寻找盘活存量资源、优化空间配置、调整产业结构之法,解决资源从何处来的问题。需围绕培育和做大做强特色产业,提出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布局之策,解决产业向何处去的问题。还需围绕提升人居舒适度、生活便利度、村民满意度,提供资源要素整合、整治之计,解决乡村要如何建的问题。规划师只有摸准实情、胸怀全局、放眼长远,才能为乡村振兴提出真知灼见。

  怀揣着乡土情怀,心系着乡村群众,梦想着乡愁永驻,这样的规划师来到乡村,一定能打开一个充满希望的广阔世界,一定能得到美丽乡村的热烈拥抱。

  (作者单位:无锡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