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太湖周刊

朱智辉:智慧摄影,用艺术再现真实

  2005年大学毕业时,为了拍摄毕业纪念照,朱智辉购买了人生中第一台傻瓜胶卷相机,就此与摄影结下不解之缘。2009年,他拥有了人生第一台单反相机,开始真正学习摄影,并慢慢爱上摄影。近年来,朱智辉细致入微地观察着时代发展衍生的新生事物或事件,运用创意思维进行艺术化的影像表达,给观者以一种全新的审美享受。

  钟情人文与创意摄影

  朱智辉的作品内容以人文和创意为主,其实他也非常喜欢风光摄影,但拍摄风光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就职于宜兴卫生系统的他并不具备这个条件,“于是我把拍摄对象转向身边的人和事,专注挖掘身边的人文题材”。比如,他用七年时间追踪拍摄《陶工的孩子》;用镜头记录下妻子怀孕到儿子出生的过程;通过现场照片和历史资料文档并置的手法呈现一线医护人员在战“疫”期间展露出来的勇气、决心和奉献精神。

  “人文题材就像一本故事书,如何拍出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情节,是我们在拍摄时需要特别考虑的事。”创意摄影也是朱智辉喜欢的一个创作方向,他觉得,相较于人文摄影,创意摄影更能直抒胸臆,或讽刺、或赞美、或呼吁,完全靠摄影师灵感的迸发。

  创意灵感来源于生活

  在朱智辉看来,丰富的想象力是创意摄影的魅力所在。创意摄影虽然脱胎于“记录”,但并不完全是“记录”的衍生物,它拥有更大更丰富的想象空间,摄影师可以信马由缰地进行创作。

  从字面上就可以看出,创意摄影最大的特点在于“创意”,“创意”完全是自己头脑里想法的显现,也就是要将平时看到、听到和拍到的东西,恰到好处地融入自己的某种想法,而这种想法又能恰如其分地表达一个主题、一种意境或一份情趣。这种想象力不是空穴来风,而是与个人背景、生活阅历、个性特点、知识储备、思维方式等密切相关。

  一切艺术创作都是源于生活并且高于生活的。朱智辉说,他的创意灵感同样来源于生活,“平时多思考、多琢磨、多听取别人的意见,形成头脑风暴,利用同音、引申、转义、象形等手段找出不同事物间的相同规律。”

  聚焦百姓和民俗古建

  谈起摄影对自己的影响,朱智辉深有感触:“摄影开阔了我的视野,锻炼了我的思维,陶冶了我的情操,我开始关心身边的人、事、物,开始注目日升日落、奇云异彩。”摄影让他看到了不一样的大千世界,也拓展了他的朋友圈,认识了一大批志同道合的朋友,“摄影充实了我的生活,记录了我的生活,带给我美的享受。”

  关于今后的创作,朱智辉表示会把镜头继续聚焦普通老百姓的生活,《陶工的孩子》这个题材已经拍摄了七年,还将继续拍摄下去。另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目前中国城镇化的进程非常快,许多传统的民俗民风以及老建筑、老弄堂和旧巷子等渐渐湮没在历史烟尘中,“我将来的拍摄计划里,包括为一些民俗和古建留影,让它们永远留存在人们的记忆深处”。(张庆)

  人物简介

  朱智辉,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无锡市摄影家协会会员、无锡市青年摄影家协会副秘书长、宜兴市摄影家协会理事,首批江苏省紫金文化优秀青年,2015年荣获“全国卫生系统十佳摄影师”称号。作品《小宝贝的奇幻旅程》和《地球只有一个》分获第26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26届国展)评委会推荐奖和入展奖,创造了宜兴作者在一届国展中的最好成绩;作品《体操学校》获2017年美国国家地理中国赛区摄影大赛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