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无垢
又到了阳山水蜜桃飘香的季节。日前,龚近贤先生告诉我,他在十几年前去市图书馆查阅资料时,发现1949年3月1日的《人报》上,载有我父亲陆墟先生与水蜜桃有关的一则报道。于是,我与小弟同去市图,那天恰逢朱刚先生值班,经我们三人反复核对,该报道全文如下:
陆园桃
无名记者
据本报广告栏载:陆园将以其“嫁接桃秧”广售于有园艺癖者,此佳事也。陆园之桃,名闻遐迩。去岁在万象厅待沽,门庭若市,求者接踵,价倍于市,求者不计焉,唯恐桃之不能得也,其物珍贵可知矣。
陆园主人,以写《潘巧云》《舞女方珍》两书驰誉之陆墟先生。战前战后两度服务于本报,现掌苏州《江东日报》社务。有志农事,在西乡陆墟桥,辟地五十亩,植桃二千枝;凿土为池,养鱼三千尾。以其地及主人,皆名陆墟,故曰“陆园”。以个别农场请案于中枢,农林部派员实地勘查,许其规模,赞其技艺,首发登记证,在锡地为第一号。主人因而喜,曾张筵以庆之。
园中产桃,年可五六百担;越三年,达八百担。泰半系水蜜桃,蟠桃与绿林桃各占五分之一。水蜜桃二只合一斤,大如碗,红白兼有之。异香扑鼻,置一二只于室中,全室馥郁。以指甲刨其皮,皮立脱食之,虽玉液琼浆弗如也,沁其心肺,芳留齿颊,奉化潍城岂能望其项背哉?
与上文可链接的是,2002年12月《吴文化》所载许佩雯《阳山水蜜桃》谓:抗战胜利后,一位名叫沙陆墟的人在那里办了50多亩的“无锡陆园农场”,解放后收归县办,由县农业局委派当地干部沈镜泉任场长,1961年又划归阳山农场领导。经过长期的精心选育,形成了以早熟品种“白凤桃”、晚熟品种“白花桃”为主的无锡水蜜桃品系,尤其是一种桃皮上有红圈、桃尖猩红如血名叫“笔管红”的桃子最为名贵。
分析以上两文,父亲所创办的种植水蜜桃的“陆园农场”,在规模经营、优选品种、改良技艺、开拓市场等方面,是走在当时前列的。又据我与弟、妹回忆,父亲健在时曾说过,筹备陆园农场的经费,来源于变卖母亲陪嫁的约半斤金首饰。其初衷是可以用农场的经营利润,让所有子女读到大学毕业。又因为陆园农场系经过当局批准的合法农场,所以新中国成立后收归县办为政府收购性质。陆园农场被政府收购接办后,阳山水蜜桃翻开了新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