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巢能源极有可能成为全球首家实现无钴电池量产的电池企业。”近日,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卢兰光对这家位于锡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新能源科技企业给予了高度评价。“以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和低成本作为核心优势,更重要的是,无钴技术能让动力电池行业摆脱对稀有资源——钴的长期依赖,克服价格高、资源少、受牵制的风险,行业内部分‘卡脖子’问题将得到进一步缓解。”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无锡园区总经理杨永旺在采访时表示。
基于电解液的创新,蜂巢能源成功研发推出“不起火、不冒烟、自愈合”的果冻电池,相比传统电芯,热触发时间延长6倍。同时,蜂巢能源还应用热阻隔电池包技术,通过泄压、喷发物控制、降温、报警、隔热等多种方式实现电池的安全防护。多种新技术的成功问世让蜂巢能源不可避免地成为了当下新能源动力电池领域的“破局者”,而这一切正是源自其强大的研发“大脑”——蜂巢能源全球锂电创新中心(蜂巢能源无锡园区)。自2019年成功牵手锡山以来,无锡园区不断探索未来10年锂电产业相关的前沿技术和产品创新,涵盖锂电池的材料、设计、工艺、装备、AI智能等内容,拥有8大创新实验室,1个高精度高度自动化的中试基地,1个综合测试分析中心,已具备L型长电芯的试制能力、无钴电池试制能力、高速叠片试制能力、干电池试制能力,圆柱电池试制能力,设备全部实现单机自动化,自动化程度在全球中试线领域处于领先水平。
“现在的市场竞争就是专利之争,中国的汽车行业迫切需要一些原创性创新。一味地模仿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只有创新才能让中国的汽车行业真正实现弯道超车。”杨永旺直言。目前,蜂巢能源已先后投入科研经费超30亿元,共申请国内专利超2500项,其中发明专利申请超850项,国外专利申请超50项,拥有授权专利1246项,并连续两年荣获中国汽车知识产权优秀企业奖。
据悉,蜂巢能源将继续加大科研投入,项目研发人员也将进一步扩军,其中硕博以上学历的研究人员计划将超过60%,同时建立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工作站,努力创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技术中心。(高漪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