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3版:教育周刊

驰援河南 送去“锡”望

无锡师生用行动守望互助

  河南多地因大雨引发水灾,在锡求学的河南籍学子的情况牵动着大家的心。记者多方采访了解到,无锡教育系统第一时间排查、救助受灾情影响的学子,对受水灾影响人员一一登记并制定帮扶措施。无锡师生的爱正通过多种方式,第一时间传递到河南。

  来自班主任的关爱不缺席

  洪水冲不散浓浓的人情味。“从前只在书本和媒体的描述中感受水火无情,这是我第一次通过学生家庭切身感受到暴雨洪涝的严重影响,心中酸涩。我想给学生和他的家庭更多爱与帮助。”市北高级中学高二(14)班班主任谷宇在与受灾学生家庭通话后如是感慨。排查得知班上有一名河南籍学生后,她立即联系到了这名学生家长了解情况。“老家只有孩子爷爷奶奶在,老人很安全,但他们家中的4亩地全部被淹,下半年没收成了。”寥寥几句话就让她感受到洪涝灾害对家庭的冲击,“孩子母亲接到电话时很意外,得知学校密切关注着他家情况时不断向我道谢。”

  市北高中高二年级有3名河南籍学生的家庭因洪水不同程度受灾,班主任王新新均已与他们取得联系。“在我了解河南籍学生家庭的情况,询问是否需要帮助时,他们的第一反应是感谢我们的关心。”王新新老师拨打家长电话时一颗心吊着,等到对方接通时她悬着的心才落地。市北高中为河南籍留锡学生提供临时帮扶救助,后期还将加强心理辅导。

  无锡市第一女子中学初三毕业生王同学暑假跟着母亲和姐姐回到了家乡河南许昌市。得知许昌有灾情,班主任王佳每天都与学生家庭沟通,了解最新情况。“最初给学生母亲发了QQ消息,打了电话都没马上得到回复,我心里愈发紧张了,直到学生母亲回了电才如释重负。”王佳说,学生母亲告诉她,他们住的村庄被淹得厉害,好在两个孩子在城区的亲戚家暂住,很安全。后期学校会做好跟踪服务工作。

  无锡师生第一时间提供援助

  7月22日晚上9点半到7月23日下午2点,省锡中学子共筹得善款94788.94元,采购了1600箱水、900箱方便面和300箱火腿肠,装了满满两车星夜兼程奔赴郑州。7月24日傍晚,两车物资抵达河南省,经沟通运抵长葛市,送到一线安置点提供给当地百姓。

  爱心活动的发起人、跟车到郑州的省锡中2021届毕业生赖思蓉说起这次活动起因,依然掩饰不住激动:“7月22日我一直在网上关注河南水灾,下午看到微博上关于‘河南急需物资’的公告就立即转发了,但那‘物资’两个字刺激到了我。我想到大伯在食品供应和物流运输方面有渠道和资源,前些年阜宁地区因龙卷风受灾我也跟车送爱心物资到了灾区,就想试着为灾区做点事。”赖思蓉和好朋友提出众筹爱心款送物资援助的想法并和家人商量。“没想到我大伯和伯母很果断答应了,伯母提出跟车为灾区献一份力。”赖思蓉说。

  得到家人支持后,赖思蓉和几个小伙伴分工明确,一起发起众筹并解决其中各种问题:“没想到老师、学生家长、校友纷纷捐款,众筹截止时间延后了一小时,原计划送一车物资也变成了两车。亲眼见证想法很快变为现实,我心里很感动,也很感恩。”7月23日晚上11点多两辆车出发,赖思蓉一路上负责更新车辆行进动态、物资去向等。“省锡中在我心中播下了一颗‘家国情怀’的种子,这次做了一回‘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我感到很自豪。”赖思蓉说。

  为河南受灾地区提供支援的锡城师生、家长还不少。惠山区多所学校积极响应共青团江苏省委、江苏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发起的“抗汛救灾、希望同行”——援助河南紧急行动,共同为河南人民筑起温暖的“堤坝”。截至7月24日,省锡中实验学校第一小学师生已捐款17万余元;天一实验小学共有师生家长900多人次参与,共筹得救助款项7.5万余元;杨市中心小学师生共计捐款6万余元。堰桥实验小学82个中队响应“无锡希望工程援助河南紧急行动”,截至7月24日捐款近18万元。

  无锡师生深入一线参与救援

  省锡中匡村实验学校邹志强老师是无锡市蓝天救援队中的一员。7月23日下午3点,他和其他队友一起奔赴河南,24日凌晨3点到达郑州后,就在当地政府的协调安排下前往二七区参加消杀工作。

  当时郑州市区水位退去后自来水供应尚未恢复,街道上有大量垃圾没有清运,地库还在排水,积水最深处超过1.5米。队员们对发生过牲畜死亡以及被淹的养殖场附近等易产生次生灾害的区域进行反复消杀,避免灾后疫情发生。他们从早晨忙到晚上近9点才结束当天的消杀工作,吃上晚饭。

  深入灾区一线展开救援的还有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会计1902班的学子王燚龙。7月23日,家在郑州的他在朋友圈看到了许多地方需要帮助,想为受灾地区尽一份力,便自发组织救援队并制定了救援计划,于当天下午前往新乡市。“很多人问我为什么要去救援,其实没有那么多为什么,我觉得这是我应当做的分内事。暴雨持续下了好几天,我每天看到受灾地区的新闻夜不能寐。看到各界人士都在驰援河南,我就联系身边的朋友们,并立即得到了响应。”王燚龙介绍,他和朋友们六人六辆车带着物资驾车开往新乡市。在新乡市参与救援的32个小时里,他和队友们跑了村庄、小区、医院、河坝等需要人手的地方提供帮助。

  7月25日凌晨2点,王燚龙卸完当天的最后一车物资后,坐在车里记录一个个感动自己的画面。“去往新乡的高速公路,车多得像是晚高峰的陇海路一样,各省的车挂着驰援河南的横幅驶向新乡。下了高速后,看到路边临时救援点旁边插着国旗和党旗,可能只有在现场才能感受到那股无形的力量,那一个个瞬间我哽咽了。”在河坝上听到解放军战士齐声高歌“团结就是力量……”,路边群众为官兵送去盐水、手套、食物等时,他真切感受中国人的团结。他们坐着冲锋舟到村庄里救出两天没吃饭的一家老小,看到形容憔悴、头发花白的老人不停道谢,王燚龙忍不住落泪……他表示,自发组队去救援是他一生都不后悔的决定,他也收到了很多朋友的关心和祝福,为生在中国感到自豪。

  在锡求学河南籍学子守家园

  身在河南的无锡籍学子在收获同学、老师关心的同时主动承担责任守护家园。7月23日晚上8点半,做了一天志愿者的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大三学生陈玉坤才到家吃上饭。他家住在河南省新乡市获嘉县,灾情较为严重。当天早晨一睁眼陈玉坤看到群里在征集志愿者去加固附近卫河的堤坝,明知有一定危险性他依然报名了。“报名后发起者也提出专业救援人员即将到达,让志愿者们等待。但是我们觉得洪水不等人,况且附近村民扛着锄头自发上堤,我们也不想落于人后,迅速上堤岸挖泥、装袋、背上堤堵缺口,待专业救援队来了后把我们换下来。我看到了江苏消防救援人员,感觉很亲切!”陈玉坤说。

  撤下堤坝,陈玉坤眼看着官兵到后立即投入救援,顾不上吃饭、喝水,想着不能让他们饿着肚子救援。陈玉坤拿出零用钱买了10箱水还有一些方便面,为附近安置点的百姓和官兵送去。小陈的行为获得母亲李女士的支持,她也招呼左邻右舍拿出食物送给消防救援人员垫饥。李女士看到儿子的投入既欣慰又心疼,“家里水最深时达到了大概80厘米,到23日晚上大概还有20厘米高。我儿子前两天脚泡在水里都烂了,担心他感染,但能帮到别人我们心里会舒坦些。”当天晚上,李女士泡在水里特地烧了4个菜,犒劳辛苦了一天晚归的儿子。

  守家园的还有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2019级学生魏文龙。他家住许昌市李河口村,家里的庄稼全部被淹。7月21日,班主任宋文阁了解家住河南学生的情况,“得知郑州的水开始退了,我就关心位于郑州下游的小魏家情况。下午2点多联系上魏文龙时,他刚从河堤上下来,我了解他家受灾情况后立即向学校上报。”

  21日早晨6点听说水位上涨很快,魏文龙洗了把脸就和村民们去堤坝了,挖泥、装袋一刻没停,顾不上手被磨出了血泡再被磨烂。没想到隔壁村堤坝溃决了,水很快就进了村子,无奈魏文龙和村民只得放弃守堤,转移到安全处。“消防救援人员来得太及时了,他们傍晚到了就开始堵缺口,23日早上我们已经送走了他们,现在家里已经没有积水了。不过仍有部分村民家中受灾严重,暂住在附近学校。”最近,魏文龙为村民科普洪涝灾害后防病的相关知识,和母亲一起为暂住在学校的村民熬粥、送饭。“感受到了来自学校老师和同学们的关心,很温暖。我会尽力守护家乡,把温暖传递下去。”小魏说。(陈春贤、杨涵、实习生 李桢竹、沈可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