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教育周刊

经历成“教材”,老党员的党课很有“味道”

老少互动式教育内容丰富,反响热烈

  7月10日、11日和17日,6名老党员与数百名无锡报业少年新闻学院全媒体小记者对话,以自身经历为养料,带来了精心打磨的党课。老党员讲党课是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我为群众办实事”重点项目——“三点半”少年新闻课堂主题活动之一,与无锡市关工委联合举办,锡城青少年的暑期有了更多选择。老党员们将亲身经历浓缩为“教材”,让党课更接地气,更有“味道”。

  反响热烈,课堂受到家长、小记者的认可

  听闻有老党员来讲课,不少小记者不仅准备了纸和笔,还戴上了红领巾。讲课开始前,家长不忘叮嘱孩子认真记录,“听这群有故事的老一辈人讲课很有意义,机会难得。”家长李先生在报名后,还提前让孩子通过书本、故事等渠道提前了解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孩子对这段历史了解并不深,怕他听不懂课,白白浪费了好机会。”李先生说。

  “我很喜欢听李老师分享的抗美援朝战争故事,笔记都来不及记。”一名小记者在活动结束后向记者晒出了自己的笔记,并表示很期待能再次听老党员讲过去的奋斗故事。当天下午,新吴区“关爱明天”讲师团成员、原鸿声中学校长李振兴分板块介绍了抗美援朝战争时期的历史,带着小记者回顾保家卫国的艰辛历程。“要让青少年听得进,就得从小切口入手讲大道理。”李振兴说。

  家长和孩子的热烈反响是对老党员的最大认可。3天6堂课,期间不乏天天前来听讲课的小记者。“老师,上午下午的课一样吗?孩子听了感觉很好,下午还想来。”“下期课安排在什么时候?”每次结束后,家长都会前来询问,希望孩子多听一些红色故事,接触红色历史。

  课堂内容多样,老党员与小记者频繁互动

  结合时事的课堂更能引起青少年的共鸣。“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的千人献词环节上,有两名小学生担任了领诵员,发出‘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讲课开始,经开区关工委宣讲团成员、原雪浪街道党校常务副校长陆圣这样引出了课堂主题。“除了革命先烈、‘两弹一星’科学家的故事,我还讲到了‘天问’‘嫦娥’‘悟空’等中国科技的伟大成就,展现我们国家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坚实步伐。”陆圣说,不久前神舟十二号发射圆满成功举世瞩目,也是青少年亲眼见证的国家大事。通过他们的身边事讲党史,更能引起共鸣。

  “衣食住行与生活息息相关,我就从这些方面跟孩子们讲讲过去与现在的对比。”惠山区“五老”宣讲员、原钱桥中学教师朱重光这样说。好的课不能照本宣科,曾担任语文老师的朱重光深知孩子们喜欢听什么。“老一辈、父母一辈的生活什么样,现在又是什么样,在我的课上,小记者更能明白如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朱重光说。

  在锡山区东亭街道关工委副主任、原惠山区委党校高级讲师辛小玲的课堂上,红色歌曲的合唱声不断。辛小玲举着话筒领唱,小记者们就在台下跟唱。“看到青少年依然会唱这些老歌,很欣慰。”辛小玲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红梅赞》《社会主义好》《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四首歌分别开启辛小玲讲课的四个篇章。讲课期间,辛小玲用了不少中外对比案例展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用人物故事体现革命先辈的奋斗牺牲精神。“第一个百年目标已经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要靠谁?”“我们!”在辛小玲提出这一问题时,台下小记者迫不及待地大声回答。

  老党员寄语新时代青少年

  为了讲好党史故事,山北街道关工委副主任方志琛今年2月开始走访无锡各个红色地标并收集资料,包括无锡革命陈列馆、秦邦宪故居、中共无锡第一支部等。“我的讲课主题是镌刻在中共百年党史上的无锡印记,给孩子们讲讲发生在无锡的党史故事。”方志琛说,长征路上有8位无锡前辈,这些都是发生在家乡的故事,是离青少年很近的故事。

  “我们小记者要多看、多听、多问、多写、多实践,手边备着中国地图和新华字典,不懂就查。”方志琛在课的最后给小记者们提出了建议,希望他们前往无锡各个红色地标学习,真正成为听党话、跟党走的“红色少年”。

  “唱歌要唱幸福歌,听话要听党的话。”滨湖区关工委宣讲团成员、原滨湖中心小学教导主任任仁根在课堂最后展示了自己的毛笔字作品,与现场小记者齐声朗读了所写内容。他还将自己收藏了40年的旧宣传贴画展示给小记者,并一起合影。袁隆平先生的“禾下乘凉梦”、无锡地方的粮食生产成就,任仁根以故事串联起课堂,其中不乏他平时在杂志、报纸上看到并摘抄下来的素材,他希望小记者珍惜碗中的每一粒米。“听党话要和听红色歌曲一样,一代代听下去。我们也要讲好中国故事,把红色的声音传下去。”任仁根说。

  (杨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