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太湖周刊

探寻红色书信的精神密码

  7月23日,来自四川、山东、江苏等地的党史专家学者相聚无锡,参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红色书信学术研讨会”。这场研讨会的东道主是无锡博物院,研讨对象是无锡博物院藏红色书信。研讨会上,入选论文作者代表深度阐释红色书信,探寻书信背后的精神密码,探讨革命文物的保护利用。

  ■字里行间的感人力量

  “我是爱家的,爱我苦难的家。爱我年迈的爸妈!但我也爱千千万万人的家。这许多家都像我的家同样苦难……”这几句话出自李伯敏给父母的信。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全球文明研究中心主任刘雄峰说,从表面上看,这封家信和普通的家书没什么两样,体现出儿女和父母间的伦理亲情,但透过信中的字句,更能深切感受到一位革命者胸怀天下、舍小家为大家的“人民情结”,传递着深刻的革命教育思想。

  “去年暑假,做一首诗,说:‘人生即奋斗,奋斗即人生,青年们啊!不要为恶环境而失望烦闷,我们不怕超越险阻和荆棘。’”这是时任匡村中学校长匡全海在高中毕业时,给同族兄长匡仲谋写的一封信中的话。江苏科技大学张家港校区副教授王兴亮,对匡全海的书信做了全面而深入的研究。在他看来,无论是别人写给匡全海的信,还是匡全海写给别人的信,无不体现了风云变幻的年代,广大知识分子对社会的关心以及在国家危难关头挺身而出的勇气。

  ■红色书信是座“宝库”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在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一封封家书寥寥字句,说不完对至亲至爱的牵挂,道不尽家国天下的壮志豪情,也都是留给后人的精神寄语。无锡博物院馆员褚娟对吕品生、陆萍、李伯敏等六位新四军烈士的家信进行了解读。她表示,这些家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洋溢着坚定的理想信念,浸润着浓浓的亲情。褚娟说,这些家书让人懂得,每一位烈士都是共和国的基石,英雄和榜样从来都在我们身边。

  红色书信是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充满着信仰的力量,绽放着人性的光辉。无锡博物院藏红色书信蔚为大观,是座红色“宝库”,其中,有无锡籍革命烈士秦起、李伯敏、严朴等的亲笔家书;有著名经济学家陈翰笙、秦柳方等为革命事业作出重要贡献人士的往来书信;还有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慰问信和表扬信等。

  无锡博物院党总支书记肖炜表示,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锡博对以红色书信为代表的革命文物的挖掘将持续展开。

  ■革命文物待深挖用活

  40处党史教育基地、43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32处省级不可移动革命文物、130件(套)省级可移动革命文物……无锡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如何“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成为一项重要课题。近年来,无锡以红色旅游、文艺演出、陈列展览、出版物等形式盘活红色资源,引导公众从中汲取精神养分。“红色书信是红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解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重要史料。”无锡市文广旅游局副局长张曙峰表示,无锡举办红色书信研讨会正是保护与利用红色资源的重要举措。

  笔底波澜尽展胸中丘壑,声声入耳传递坚定信仰。研讨会上,无锡市档案史志馆副馆长接玉松指出,当前,无锡对红色书信的多元化宣传、内涵挖掘和价值彰显都还不够。下阶段,市档案史志馆将联手有关部门建立红色书信研究管理体系,加大红色书信信息化整理力度和研究力度,深挖红色书信蕴含的科学思想内涵、先进文化理念及崇高精神价值,充分发挥红色书信的爱国教育、心理指导、法纪教育等功能,充分运用新媒体传播红色书信,启迪广大网友感受红色书信的精神力量。(张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