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财经周刊

助企渡难关,谨防“不良债务人”甩“包袱”

  “现在确有企业经营非常困难,贷款暂时没法归还,利息也结不起……”近日,听闻有债权人在催收债务时,抱怨有的债务单位“不争气”。据悉,甚至有债务单位想以“受疫情影响”之理由甩“包袱”——或申请破产,或赖掉欠款,而真正的原因却是自身的经营不善。此种动机,无疑易成为相关银行和其他信贷业务机构不良贷款率攀升的主要原因之一。

  去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锡城不少企业生产经营遭遇前所未有的困难。为助力企业全面复工复产,我市及时出台了支持企业共渡难关保障经济平稳运行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其中在“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方面更是实施诸多优惠政策,明确提出对企业“不压贷、不抽贷、不断贷”,并大幅降低贷款利率等,不遗余力地为企业融资开辟“绿色通道”。进入今年,锡城许多银行和其他相关信贷机构持续发力,不断强化对重点企业的扶持,使不少企业在金融活水的浇灌下茁壮成长。

  然而,事与愿违的是,其中确有个别甚至极少数企业投机取巧,妄想钻战“疫”期间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空子,产生恶意逃避银行和相关信贷机构债务的念头,达到甩掉多年来沉积“包袱”的目的。前不久,我市公开曝光的一批老赖名单中,不乏抱有这种思想和态度的债务人。殊不知,这种不好的举动,是故意把难题转嫁给银行或相关信贷机构,是一种恶意的债务逃避行为。因此,锡城银行和信贷机构在对企业大力提供金融支持的同时,也要防止某些“不良债务人”甩“包袱”。

  具体而言,一方面,政府相关部门、商业银行和相关信贷机构必须做好政策宣传,让客户了解到优惠政策不是福利,更不是救济金,企业若欠了贷款就应该按期还款,以此体现自身的诚信与操守。同时,在政策执行上要严把落实关。特别是在贷款投放过程中,严格审查被扶持企业的条件和资格,既要严格落实国家的优惠政策,又不能让不符合贷款条件的企业钻空子,更不能让想投机取巧的企业占便宜,使信贷资金真正投放到暂时遭遇资金困难但很有发展潜力的优质企业手中。另一方面,对多年来一直经营不善、效益欠佳,在获得银行和相关信贷机构资金支持后,有可能用于偿还以往债务等不符合支持条件的企业,应坚决不予融资,以免由于企业贷款后,不严格执行贷款用途挪作他用,增加信贷投放风险,将风险转嫁给银行和信贷机构。尤其是对挤占挪用助力复工复产信贷资金的,由银行负责限期追回所贷资金,并将企业和法人纳入失信黑名单管理;对于涉嫌违法行为的,对相关责任人要通过司法程序对其实行制裁。只有这样,才能打消个别甚至极少数“不良债务人”的侥幸心理,进而打造科学规范的金融服务体系。(刘兴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