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保健周刊

学中医悟道理

  □梁金芬

  迷上中医,一年又半载。

  2019年10月份在医院做了个微创手术后,我忽然对新华书店的一大排中医书来了兴趣,捧回厚厚的一本《(黄帝内经)养生智慧》,当枕边书,常翻看。

  说实话,如今手机上各种各样的养生视频,我基本上不屑一顾。专家太杂,理论更多。今天说靠左,明天又说靠右。雾里看花,捉摸不定。作为一门学科,哪会像我们外行人想象得那么简单?人食五谷杂粮,怎会不生病。一部机器几十年走下来,都折旧了呢。我出院后有了大把的空闲时间,看看中医书也无妨。时常也听听中医知识的讲座。只要不去相信那么多夸大功效的保健品就行。

  打开图文并茂的中医书,开始进入我的中医扫盲阶段。

  学,然后知不足。学与不学大不一样。买了学习的书不算,从新华书店借到新书《150常用穴位图解》。彩色的人体图,各个经脉穴位清晰容易找到。至少了解了大概的经脉走向。书中还介绍了不少五脏保养、四季养生保健、气血阴阳调整等。我边学边体验中医几千年的悠久历史,那博大精深的渊源学问,真正是学无止境。于是,每天的自学时间段就固定下来。

  大学里学的哲学,在中医理论里竟有相通之处。我把自己学习过程中的一点感受与江大陈文源教授交流。他知识面广,哲学理论功底深,确实让我得到启发。陈教授将一本不薄的《基层中医药知识与技能》的教材赠予我。这是一本比较适合我目前学习的教材。中医书,真是越看越有劲,越品越有味。

  几十年来,我阅读书籍的内容偏重人文,这下又拓展了一个新领域。在关注中医前,我对“君臣佐使”这个基本概念一点不了解,就连这几个字的正确写法也出错。学问学问,要学要问。在广东期间,看到满大街的凉茶店铺,好奇地去请教。

  中医学中有“情志养生”这一理论,我尤为认同。现在社会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加上电子产品深入方方面面,手机不离手已不是个别现象。对“情志养生”重视的人偏少。我们过多关注药物、手术、检查指标,而忽略了作为整体的人还有看不见的亚健康,忽视了心情愉悦对健康的作用。人和宇宙万物一样,我们是感受天地之气而生,按四时的法则而生长。遵循规律,顺应变化,内心就平静。酷暑天,心静自然凉。

  多年好友管主任既当领导,又精通业务。他是安徽中医药大学毕业的科班生。得知我对中医感兴趣,鼓励我去上他的中医课。这不,年初回到无锡,我报名上课。一个学期的课已完成,收获不小。面对面的授课形式,我比较习惯。

  炎炎的夏天,知了欢唱。当我静心伏案书桌前,打开书本,就是中医的海洋。室外的骄阳与我无关,“顺四时而适寒暑”。唯有眼前的中医理论,将我的视线吸引。在“天人合一”中寻找智慧,自得其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