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要闻

聚焦问题分类施策,助力源头减排

宜兴建成一批“智慧”海绵项目

  本报讯 “数据每5分钟上传一次,在平台上我可以清楚地看到某个点位在什么时间雨水中携带的杂质较多。”打开海绵监测平台,宜兴市公用事业管理局水务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据了解,截至目前,宜兴全市已完成166个海绵项目建设,这批项目不但帮助城市更会“呼吸”,实现源头减排,更实现了智慧监管,为城市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黑臭河道治理等提供决策依据。

  作为江苏省首批海绵试点城市之一,宜兴一直在探索契合本地的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去年,宜兴在9.29平方公里试点区内投资建设了包括建筑住区、街旁绿地、道路、河道整治4大类共计128个工程类项目。从分散到集中,从小到大,宜兴逐步形成了以河道、微水系、排水管网支撑排涝截污泵坑、源头海绵工程为一体的海绵系统。

  海绵项目建设聚焦问题分类施策。以宜城街道岳堤苑小区为例,该小区建设年代较早,占地面积较小,内部原有绿化分布较零散,屋顶雨水管也直接与市政管道连接。在改造过程中,屋顶雨水被管断接至雨水桶,小区路面的部分雨水箅子也改造成岗哨井或环保型雨水口,从而吸附雨水中的泥沙、污垢等颗粒物,削减面源污染。通过海绵项目的实施,不仅有效削减区域初期雨水径流,滞蓄雨水,降低涝水风险,还改善了小区内居民的生活环境。

  海绵城市建设效果如何?除了肉眼能看出的“不积水、不内涝”,还需有更加具体的量化指标,将海绵打造成“精品”。近日,宜兴海绵监测平台正式上线,该系统类似“智慧管家”,把散落在城市的“海绵元素”集成在一个平台。通过实时监控、实时分析、预报预警、信息发布等功能,搭建起集雨量、液位、流量、悬浮物数值于一体的在线监测一张网。记者在平台上看到,比如通过远程设备可以对管网流量及水质进行监测,上传的数据可用来评估该海绵项目的年径流量控制率、面源污染削减率。在市政排水管网的关键节点、排口处,通过液位、流量等监测,可实时掌握管网运行情况,为管网运行、改造、养护等工程提供参考依据。据了解,“智慧管家”除了实现海绵城市的常规监测外,还可通过大量的实测数据,大数据分析,直观展示宜兴海绵城市建设对河道水质、雨水调蓄等方面的积极影响,为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黑臭水体治理等工作提供有力支撑。(蒋梦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