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百姓家门口的事办好,要加快做好。”8月19日晚,是惠山区阳山镇党委书记杨国忠值班之夜,他跑到村头巷尾“扫街”,在鸿桥社区桃香苑C区的大门口驻足,看到路边的道板砖修复工程刚刚进场施工,忍不住打电话把社区负责人叫出来,说了这番话。
夜间值班可以深入了解百姓的生活诉求,迅速给出解决方案。他的手机显示,当晚他的步行数量近万步,回到值班室,他的记事本上又记下了“扫”出来和解决上次值班发现的问题5个。
百姓的心事,要善于从百姓中获得。19日傍晚6点多,70多岁的马信和赶到阳山人民西路延伸段拆迁工地时,杨国忠已先他一步来到了工地上,拆除这里近3万平方米的13家老旧厂房,腾出来的44亩地,不但可以规划新厂房,还能打通镇区往省道和高速公路的“断头路”,解决困扰阳山多年的货运车辆“行路难”的问题。
马信和的企业也是被拆工厂之一,他约杨国忠到工地碰头,是要说重要的事。“拆我的厂是为了造路,我没意见。”马信和拉住杨国忠说,可他在这里办厂近40年,对这一带的地理情况非常熟悉,被拆厂房的地块下面有一条暗河,对造路建房都有影响,他就是想提醒镇里注意这个事,还特地带了图纸指给杨国忠看。作为这一重点工程的拍板者之一,民生工程要让百姓一起来决策。杨国忠拿出随身带的小本子记下此事,并马上打电话告知相关人员务必修正设计图纸,保证施工的精准和安全。
住下来正是为了走下去听民声解民意。阳山的村巷道路宽窄不一,杨国忠却很熟悉。七转八拐,他来到农民安置房小区桃香苑C区。3天前,他值班之夜正逢下雨,他想起小区居民跟他反映过的道板砖破损的“大问题”,就打伞去看了一下,发现不少居民趟水进出小区,有认识他的居民就向他抱怨路难走的问题。“发现问题,就要迅速落实。”他把鸿桥社区党总支书记陈骅喊到现场,要求“急事快办,百姓等不起”。
3天过去,趁值班,杨国忠又来到这里,一些居民看到他就围过来,老居民尤善宝就是上次提意见的人,他说,材料、工程车和施工队都进场了,社区落实的速度挺快。
“这百米人行道,给你们15天完成,到时我要来看。”杨国忠说,同时把停车位规划好,解决好停车与行人之间的关系。他还关照社区负责人,在路边、小区门口施工,要快速高效,抓好扬尘和安全管理,不要给居民添更多的麻烦。
在值班时到村头巷尾转转,可以弥补日常工作中的短板,使决策依据更贴近民意。阳山今年确定的五大类12项民生实事工程内容,全部来自各个层面的建议,而通过值班夜巡,还能听到百姓对这些实事工程的看法,同时补充一些没想到的实事内容,“有些看似民生小事,但对工作有促进,对百姓有益处,件件事关美丽阳山的建设发展。”夜深了,他拿出用红黑笔写满“事情”的本子,一边想着,一边记下了当天的“收获”。(裘培兴)
记者手记
随手记,是阳山镇党委书记杨国忠的习惯。他有一本写得密密麻麻的记事本,用红黑两色笔记录了每天的工作和心得。每到值班日,他除了“随时走”去村头巷尾了解情况,还要翻阅记事本,整理一下近期的工作思路。“晚上在值班室,静心思考,收获很多。”他说。
住下来、走下去和随手记一样,是杨国忠正在实践的基层工作的有效做法。没有刻意的安排,不做充足的准备,“四不两直”到现场,到百姓中去,到问题出现的地方,比起听汇报、看报告,更有感觉,也更有动力,在百姓当中,解决问题的决心更大、方法更好,最关键的是,更受百姓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