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顶着日头、戴着草帽,穿着防晒服、背着文件夹,穿梭在乡野和排污口之间。这个夏天,无锡各地生态环境执法人员克服重重困难,触摸碧水的脉络,筑牢母亲湖水质防线。昨从市生态环境局获悉,今年以来,我市积极开展太湖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全市共核定排污口5444个。
为将入河排污口“查清楚”“数明白”,扭住太湖流域入河污染物整治“牛鼻子”,生态环境部门采用了三级排查模式。“我们将重点河流、湖库纳入排查范围,并追加了12条国省考断面所在河流,协同水利、市政和园林、农业农村、交通运输等部门进行水系、管网、污染源等信息整合。”市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局工作人员罗玉介绍,一级航测共发现9207个疑似排污口和敏感点位。接下来,组织执法人员和第三方开展二级排查,揪出每个“深藏不露”的排污口。二级排查累计排查长度1315公里,确认排污口3760个,另发现新增排污口1684个,全市核定排污口共计5444个。三级排查则是利用无人船、水下机器人等科技手段攻坚沿河工业园区等重点区域。“依靠先进技术可以克服人工排查缺点,精准定位水下暗管。”罗玉说,目前我市已排查26个园区,涉及29条河道,走航扫描145公里,发现33个水下排污口。
确定排污口的位置、数量只是第一步,要彻底摸清“谁在排、排什么”及污水“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还要进行监测溯源、编码登记。截至目前,我市已监测排污口644个,溯源733个,编码登记705个。“根据监测溯源情况,所有排污口要按照‘一口一策’进行分类整治。”罗玉表示,后续将取缔一批功能废弃或不合法的排污口、整改一批排放超标或不合规的排污口,并将规范排污口纳入日常监管,按照相关规则给它们建立“户口”档案——在排污口竖立标识牌,让排污口名称、编号、监测因子等信息一目了然,逐步建立起“权责清晰、监控到位、管理规范”的入河排污口监管体系,有效管控太湖入河污染物。(陈菁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