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保健周刊

爷孙隔代亲

  □王宏玮

  岁月如梭,一晃儿子已经12岁了,父亲也在我这里住了12年。从儿子5个月时开始,父亲就请假跑了1000多公里来带孙子,这一带就是12年。

  孩子再开学就要读初中了,每周就只有周末才能回家。这样一来,儿子不需要人天天照顾,父亲的任务也算圆满完成。这不,我已经给他买好了火车票,准备回老家,好好地休息。父亲带孩子辛苦了十多年,现在要走,我当然没有意见,可是儿子的意见就大了。得知开学后爷爷要回老家,他满脸不高兴,一再找理由不让爷爷走,比如说:“爷爷走了,周末回来怎么吃饭?”或者说:“爷爷走了,周末谁陪我下棋?”搬出一堆理由来挽留。父亲只好哄着说:“让爷爷回去休息,放假了我再来。”父亲是个不善于表达的人,但在言行中,我感受到了他也是一万个不舍得。

  父亲很喜欢小孩,我小的时候,每当邻居家的小孩来家玩,父亲总是十分高兴,有什么好吃的、好喝的都赶忙拿出来招待。我有了儿子后,父亲对待孙子更是呵护有加,真正是“捧着怕掉了,含着怕化了”。同样,儿子也总是“爷爷,爷爷”叫个不停,哄得父亲十分开心。说起这个喊爷爷的事情,还有一个小故事。儿子小时候有时会夜哭,开始我们没找到原因,猜测可能是做噩梦了。后来,恰巧有一天我在家,看到儿子正在看《葫芦兄弟》,当我听到电视中葫芦娃“爷爷,爷爷”的呼喊声时,我突然联想到,儿子平时也是这样在呼喊爷爷,夜哭会不会和这个有关?到了晚上,果不其然,儿子又突然惊醒,开始哭了起来。第二天我就把想法告诉了老婆和父亲,他们二人回想许久,恍然大悟,没想到小家伙话还说不清楚就有如此心事。老婆在旁边就吃醋地说:“看来这个孙子,他爷爷没白带。”随后全家人都笑了起来。

  小孩总有一些犯错的时候,每当我责罚儿子时,父亲就成了儿子的“保护伞”。有一次,儿子作业没有做完就开始看电视,我就把他教训了一通。当时他自知理亏,虽然眼泪在眼眶里打转,但最终还是忍着没掉下来。恰好这个时候,父亲从外面遛弯儿回来,当儿子看到他爷爷时,就像终于见到了亲人一样,直接跑过去抱住爷爷大哭起来。哭得可谓是撕心裂肺,好像受了多大委屈一样。最后结果就是我被父亲训了一顿,气得我哭笑不得。

  儿子对待爷爷也是格外孝顺,有好吃的必定要塞一块到爷爷嘴里尝尝,有时候他看到爷爷无聊的时候,就会抱着棋盘跑过去找爷爷“杀一盘”。这个下棋的技能可是得到我父亲的真传,别看孩子岁数小,下军旗、下象棋都是有模有样的,什么“司令吃军长,团长吃连长,工兵扛军旗……”或者“马走日,象走田,炮翻山……”都记得清清楚楚。可能父亲都没想到,从小培养的棋手,现在长大了也能够帮他解闷了。看他们两代人对弈时的场景,一老一少,青丝对白发,让我感到岁月的温馨,从他们的欢声笑语中我能感受到满满的幸福。

  现在父亲要回老家了,父亲和儿子的不舍,总是让我无法自持。但我想,分离只是换了一种相处的方式,他们那种已经融在血液中的感情,随着时间的发酵只会越来越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