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通报了2020年全国公共服务质量监测情况,在全国110个监测城市中,成都、湖州、南京、昆明、厦门、南通、无锡、杭州、上海、宁波排名公共服务质量满意度前十。
公共服务质量满意度,这个原本是相对笼统的概念,通过评价体系呈现给了大众具体的观感。满意度越高,市民的幸福感自然也越高。取得全国第七的亮眼成绩,这也说明无锡交出了一份高质量的“民生答卷”。
大数据让市民畅享“家门口”的便利
从市场监管部门获悉,公共服务质量满意度涉及公共教育、公共就业、医疗服务、社会保障、公用事业等12个方面。监测结果显示,无锡市在公用事业领域得分全国第二、公共体育领域排第三、政务服务居第六,另有多项指标处于前列。围绕“便利”,更多优质服务正向居民的“家门口”聚拢。
以前,房屋网签需要交易双方到服务大厅取号、复印资料、排队,一系列流程下来半天过去了。现在,在文华路的市不动产交易大厅的网签机上办,效率就提高很多。申请者通过PC端、自助机、app、小程序等渠道提交申请,由系统自动判断,无需工作人员干预即可办结,全程“无纸化”仅需约5分钟。目前,全市约有20%的存量房交易合同备案提供这样的自助方式办理。
持续聚焦大数据服务、开展标准化试点示范、提高全行业标准化服务水平,无锡最新公布了首批25件市级“智能秒办、秒批”事项清单。居民的存量房交易合同备案、参保信息变更、机动车禁区通行证核发等都能快速办理,群众获得感进一步提升。
“民生账本”有力保障群众幸福感
在尚贤河湿地公园内的智能健身步道上,配建了健身驿站,市民不仅能通过起点处的电子屏查看时间和天气,还能手机扫码参与到“智慧健身”中,将运动时间、体能消耗上传“PK”。据了解,截至2020年底,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3.54平方米,位居全省前列。今年推进城区闲置用地建设公共体育设施,(下转第3版)
公共服务质量满意度无锡交出“高分答卷”
(上接第1版)涉及城区94个地块,建设公共体育健身设施177项,总投资超过3000万元,建成后城区新增公共体育设施近8.6万平方米。
体育、教育、医疗、养老……市民在这些民生领域的满意度提升背后,是财政民生清单的有力支撑。“十三五”以来,全市公共财政支出近80%投向民生领域,保障力度走在全省前列。全市已完成所有涉及卫生健康系统的基本公共服务功能配置标准建设,建成“15分钟健康服务圈”。城市公交线路超过600条,覆盖到城市边缘的毗邻公交为双城生活人群提供了极大便利。全市食品抽检率达7.98批次/千人,抽检合格率98.69%,城乡居民食品安全满意度总体分值达到78.20。
2021年,政府的“民生账本”依然贯彻“人民至上”这条主线,市级民生领域预算增长12.3%,覆盖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提升高等教育办学质量;推动创业带动就业,加大职业技能提升;保障居民养老、居民补助以及社保基金平稳运行和待遇发放等多个领域。
手握“尺子”对标找差校准“普惠线”
公共服务质量高不高,群众最有发言权。满意度这把衡量地区公共服务水平高低的“尺子”,手握尺子一端的始终是群众。应该看到,此次监测结果,指标分值总体领先下,部分领域服务覆盖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也同时存在。如因拆迁重建、布点选址等问题,目前尚有部分街道(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档升级建设滞后。一些基层的公共设施服务功能也需要向高品质进一步提升。
“既要抬高‘地平线’,也要拉高‘平均线’,要考虑到‘均等化’的目标,所以在服务的标准方面不能厚此薄彼。”市发展改革委社会处人士表示,“十三五”时期,对照我市社会事业发展规划,覆盖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基本建成,各级各类基本公共服务设施持续改善,保障能力和群众满意度逐步提升。但是,服务水平会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发生动态变化,就会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质量参差不齐的情况,就需要明确什么是合适的标准,什么是普惠化的服务,并通过持续对标找差,缩小城乡差距、区域差距。
据悉,为更好协调公共服务“有没有”和服务“好不好”,我市将持续加强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建设,扩大公共服务供给,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同时,我市还将编制“十四五”公共服务发展规划,增强服务行业要素支撑,并在年内出台实施。
(周茗芳、见习记者 程澜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