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热闻

搭建“议事厅” 打通“肠梗阻”

宜兴积极化解有房无证“旧账”

  本报讯 近日,宜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牵头税务、住建等部门召开了一次碰头会,会议主题是针对宜城街道某新村部分住户产权过户问题,抓准问题症结,摸索解决方案。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碰头会还邀请了住户代表参与商议。

  规划手续、用地手续……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成因复杂、涉及面广,各种“疑难杂症”屡见不鲜,成为导致“登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为着力化解群众“有房无证”难题,今年以来,宜兴将解决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作为重点来抓,不仅成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对存在历史遗留问题的小区展开问题“解剖”,还创新成立议事厅,让当事人直接深入参与到讨论商议的过程之中,听民意,答疑虑,找症结,全力解决历史“旧账”。

  群众走进议事厅,畅通的是民意表达渠道,打通的是问题“堵点”。在宜兴丁蜀镇,青海石油管理局太湖疗养院在80年代建造房屋卖给单位职工。其中,有4幢共31户房屋近40年来一直未办理登记到个人名下。居民代表反应相关情况后,宜兴相关部门进行了一系列排摸,发现由于原不动产权利人青海石油管理局太湖疗养院已经注销,现由青海省的其他公司代为管理。在后期办证过程中不但面临不动产权利人变更、委托办理等问题,还存在房屋总证未分割、土地已登记房屋未登记等情况。为此,宜兴市不动产登记中心、丁蜀国土分局积极与该主管单位进行沟通,理清办理流程以及登记材料。登记部门安排专门工作人员处理该登记事宜,提前配合申请单位准备住户信息清单、不动产权籍调查表等材料。在办理登记时,会同税务、住建等部门,简化操作流程,依据清单和原始买卖合同,为31户住户一次登记到位。

  据了解,今年以来,宜兴已召开三次历史遗留问题联席会议,分批商议历史遗留拆迁安置房登记工作。两年内,宜兴共办理了23个拆迁安置小区的不动产首次登记,其中,今年共有6个历史遗留拆迁安置小区完成了首次登记,涉及房屋6617套,总建筑面积约83.7万平方米。

  (蒋梦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