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近七旬的徐老伯两年前感觉记忆力发生了改变,越来越记不住昨天吃了啥,四五十年前的陈年旧事却记得一清二楚。今年年初,他来到市人民医院老年病科的记忆门诊,查出是认知功能障碍。经过半年多的积极干预,有效止住了徐老伯认知功能下滑的态势。记者了解到,2015年,市人民医院老年病科在锡城综合性医院中开出了首个老年记忆门诊。不过还是有很多老人及家属没把记忆力减退当回事,认为这是人老的自然现象。
近事记忆减退是早期认知功能障碍
徐老伯是退休教师,对于陈年旧事,哪怕是四五十年前的事,说起来头头是道。他还经常在女儿面前自夸,当年是如何让那些“淘气包”迷上自己的课。以前说起这些时,女儿感慨父亲的记忆力超“神”,可当女儿几次无意中问他昨天吃了啥,他却答不上来,这才发现他的记忆力有问题。到医院一查,是认知功能障碍。
市人民医院老年病科主任医师洪侃介绍,60岁以上老人近事记忆的减退,是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重要临床表现之一。随着病情加重,就会发展为阿尔茨海默病等多种认知功能障碍,连远事也会逐渐忘记,表现为过去熟知的知识现在不会了。阿尔茨海默病的后果不仅仅是记忆力下降这么简单,随着大脑功能的衰退,患者各种行为发生退化,终日卧床,语言能力丧失,大小便失禁,甚至进食困难,一系列并发症如肺炎、尿路感染、褥疮、营养不良等也会随之而来。加之老年人对各种疾病的抵抗力差,因此大部分病人进入晚期后,在1-2年内死于各种并发症。
老人健忘不等于患了阿尔茨海默病
很多老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记忆力减退,变得非常健忘。一旦出现健忘,就往往会和阿尔茨海默病画等号。市人民医院老年病科副主任医师陆守荣介绍,尽管记忆力减退是包括阿尔茨海默病在内的多种痴呆类型的早期核心症状。但是,这种健忘与以痴呆为特征的认知功能障碍是有区别的。如家人问老人昨天吃了什么,有的老人可能想不起来,但是如果家人通过提醒或情景再现,老人就会想起来,这样的老人就属于健忘。认知功能障碍的遗忘往往呈持续性加重的状态。
出现“老糊涂”要重视并查明原因
据统计显示,2020年末,无锡市60周岁及以上人口1356126人,与上一年度相比,全市新增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21874名。2019年无锡市人均期望寿命已达83岁。在这样一个老龄化程度高、人均期望寿命长的城市,“老糊涂”正在影响一些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洪侃表示,目前还是有很多家属认为人老了记忆力减退是自然现象,没有予以应有的重视。
该科记忆门诊医生郁洁介绍,除了生活中丢三落四,如一些老人出现语言能力、定向能力、计算能力、思考判断能力大不如前的情况,也要予以重视。如有些类型的痴呆早期记忆力下降并不突出,往往会以语言障碍或者执行功能下降为首发表现,因此并非只有健忘才给予关注,任何一个认知功能的下降都应引起家人和患者本人的重视。另外,近期出现性格及情绪改变、心理或睡眠问题的人也要上记忆门诊看看。额颞叶痴呆往往早期会出现明显的性格改变及行为异常,例如脾气变得暴躁或内向,喜欢往家里捡拾垃圾等。还有些痴呆类型会出现睡眠障碍,可表现为入睡困难,晨间早醒,睡眠维持能力明显下降,睡眠中频繁出现觉醒,睡眠呈片段性。记忆门诊医生对患者进一步做临床量表检测,同时完善影像学检测,能为患者查明病因对症治疗,通过有效干预,有可能延缓或者阻止认知功能障碍进一步加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卫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