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马悦) “车载摄像头识别拍摄后,我会通过5G传输上报指挥中心,根据属地和责任主体进行一键派发。”锡山区城管局研判工程师蔺洪帅介绍。坐在他的身旁,记者看到车内显示屏上精准显示柏庄路沿街商户违规晾晒的视频。在区城管局监督指挥中心大厅里,工作人员实时接收到蔺洪帅的报告后直接派发给最近的城管队员,只花了5分钟就解决了问题。
上述过程的起源来自一辆近期活跃于锡山区大街小巷的城管车(如图)。不同于传统皮卡,这辆8月份正式启用的新车配置一名司机和一名研判工程师,车顶装载智能摄像机,利用人工智能、5G、物联网、大数据等前沿技术,能够精准识别33类城市管理事项并快速上报,结合群众经常反映的出店经营、无照游商、垃圾堆积等12类高发问题,这一“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可通过AI算法迭代将识别问题准确率提升至90%以上。“例如井盖缺失、道路破损等影响群众安全出行的问题可做到即时发现上报并快速处置,将隐患消弭于无形。”区城管局负责人说。据了解,前期试运行期间已协助市容巡查发现800余次各类案件,问题识别准确率达到85%。值得一提的是,车载智慧巡查系统还具有不断学习的功能,在“积累经验”后进一步提升性能,根据实际情况对计划外案件做到个性化补充上报,助推城市管理监控从被动处置到主动响应,不断织密治理网络。(下转第3版)
一车两人七天实现全域治理
(上接第1版)
其实,这辆新车不仅让发现和处置问题变得更快捷更智能,还改变了城市管理工作的时空性。记者在随车进行巡查时恰逢一场大雨,以往在外巡逻的城管队员必然会躲雨,但车载摄像头在雨中照常工作,回传的图像和视频依然很清晰,在短短15分钟内又抓拍到2起非机动车违停的行为。雨雪大风天气不再是城市管理工作的阻碍,“慧眼”车还能够在高速、高架桥等地进行常规巡检,弥补了以往即便发现问题也不便当场处置的短板,实现了全天候、无死角巡查。目前,“两人一车管全域”每周能把锡山区主要镇区道路巡查完毕,并对案件高发路段实行高频查检。
科技赋能城市治理,锡山于去年在全市率先开创“垃圾偷倒智慧视频监控分析系统”,在多条主要道路上设置35个视频监控点位,实现预警分析和精准定位,让建筑垃圾偷倒行为无所遁形。目前,依托全区大街小巷207个智能分析探头和人工智能技术,城市管理“智慧视频云大脑”已基本成型,从发现问题到上报案件直至处理完毕,平均仅需1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