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从市应急管理局获悉,近日,我市全面启动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调查。此次综合普调是我市第一次实现“全链条”式自然灾害风险调查和评估,普查对象包括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水旱灾害、森林灾害五大类灾害的致灾情况,以及对人口、房屋、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系统等承灾能力进行调查评估,通过普查将建立我市自然灾害综合风险“电子底图”,形成大数据库。
市应急管理局火灾防治管理处负责人介绍,以往的自然灾害普查大多是针对某一种灾害,比如地震、洪涝等自然灾害,或是农房、公共设施等建筑安全情况,此次普查则将凡是对群众生产生活产生安全影响的“灾害”悉数计入普调范围,由国家层面统一发放电子“空白底图”,按照各地易发自然灾害实际情况,将普查对象的重点隐患、减灾能力、历史灾害情况等结果逐按条目填入,形成一张全覆盖的“电子底图”。此次综合普调将彻底打通致灾部门和承载体部门之间的数据壁垒,让灾害数据“跑起来”。历史上曾有多次单灾种灾害调查,数据成型后多留在单一部门。“数据不流通,利用价值就大打折扣,有效对抗灾害意义也减弱很多。”市应急管理局负责人说,此次普查既有自然资源、水利、地震、气象等涉及致灾因素的部门参与,也有住建、交通运输、市政和园林、教育、卫生健康等承灾体部门参与,普查调查数据成果在部门间共享共用,将为今后应急抗灾提供权威数据。
记者从该项工作动员部署会上获悉,此次普调将综合运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技术手段,提升普查调查的效率与精准度,同时广泛征集具有调查技术服务性质的第三方企业参与,在技术上进行全面统筹攻关。
据悉,此次普查调查涉及多行业、多要素、多环节,是一项覆盖“横向”“纵向”的综合“大普查”。市级相关部门和单位有37个,其中牵头部门有市应急管理局、市住建局等7个部门,市、市(县)、镇(街道)既是实施主体,也是普查对象,并且都有调查任务。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第一阶段清查,9月开始将全面启动普查调查,预计12月底前全面完成外业普查调查,并启动数据在地统计和入网规整。(孙倩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