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区域新闻

推进网格化管理 高效化解矛盾纠纷

  “党建+网格”“人民调解+网格”“警格+网格”……近年来,全市各地不断赋予网格化管理新的内涵,通过资源力量向网格下沉延伸,加快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服务体系建设,力争将社会矛盾提前预防在网格中、及时发现在网格中、有效解决在网格中, 维护了辖区内社会治安稳定,促进了邻里之间的团结与和谐,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江阴

  人民调解“无盲点”,案结事了成效好

  近日,在江阴城东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当事人查某某流着泪对调解员说:“感谢你们这几天的辛勤付出,这么快就帮助我们解决了这么大的死亡赔偿纠纷,死者在九泉之下也瞑目了。”从事发到案结,调解员们只用4天时间就解决了这一重大赔偿纠纷。

  近年来,江阴司法局大力推进人民调解网格化管理,全面打造“无盲点”调解责任单元、“无盲区”矛盾纠纷传送基站、“零时差”矛盾纠纷快速调处平台,基本实现了“即时发现调解不错时、 情法交融调处不断时、 案结事了快速不延时”,使各种矛盾纠纷早发现、早控制、早解决。

  据江阴市司法局副局长梅士强介绍,依托17个镇街一级综治网格、274个村社综治二级网格以及1123个综治三级网格和138个专属网格,该市建立了一支3462名网格调解信息员队伍,对各类矛盾做到了即时发现、快速调解。月城镇水韵社区第二网格调解员汪力在走访巡逻时,碰见纳凉的周大爷长吁短叹,得知周大爷儿子死后,儿媳李某不让他与孙女相见。汪力就多次上门拜访李某,并将两人约来“和为美”调解室“纳凉闲聊”。两人最终敞开了心扉,谅解了相互之间的纷争,关系得到了全面缓解。据统计,今年以来,江阴各级调解组织已排查矛盾线索5689起,成功调解纠纷21089起,其中防止矛盾激化156起。

  (唐芸芸)

  梁溪

  “老娘舅”一进门,居民矛盾全化解

  在梁溪区金匮街道,活跃着一支脑子活、脚步快、热心肠的社区“老娘舅”队伍。他们充分发挥“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的作用,在开展入户走访的同时,积极关注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积极主动调处各类纠纷,消除各种不安定因素,有效维护辖区的社会安定。

  五星家园第一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周凌杰对待调解工作的要求是“小事不出楼栋,大事不出社区”,积极开展矛盾排查,细心化解纠纷,确保矛盾纠纷发现在早,化解在小。”五星家园第二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汪庆明每月定期走访居民,积极完善调解网络,做到“发现一起,解决一起”,实现了“无矛盾纠纷激化、无民转刑案件、无群体性上访、无矛盾纠纷上交”,群众满意率达到100%。一直以来,古运苑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丁莉尽职尽责,一杯水、一声问候,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在她的耐心调解和相互协调下,许多双方当事人握手言和,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像金匮街道一样,在梁溪区和谐安宁环境的背后,离不开每一位人民调解员兢兢业业的付出。他们用爱心、耐心、同理心化作一招一式,全力以赴解矛盾、化纠纷。(张月)

  滨湖

  网格警格“合璧”,激活治理神经末梢

  近日,随着滨湖区“平安前哨”工程启动建设,推动了新一轮“警格+网格”的融合升级,将进一步激活社会治理神经末梢,赋予基层社会治理满满活力。

  为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落地见效,滨湖区以“平安前哨”工程为契机,深入落实“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治理机制,深化网格警格指挥体系、责任体系、力量体系、保障体系融合联动,着力将网格建成感知风险第一触角、化解矛盾第一阵地、守护安全第一防线、服务群众第一窗口,用网格的“小平安”构建基层治理“大平安”。

  据介绍,“平安前哨”工程主要由“平安前哨”指挥室和“平安前哨”工作站组成,指挥室主要承担调度作用,全程掌控网格警格工作人员动态和事件处置现场情况。工作站则是“平安前哨”工程的桥头堡, 通过将社区民警、警格员、网格员、平安志愿者等力量下沉实战一线,合力化解群众矛盾纠纷。目前,全区11个“平安前哨”指挥室建设已全部完成,工作站建设也在稳步推进中。

  (周岚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