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印发的《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提出,要推进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鼓励体育企业“上云用数赋智”,推动数据赋能全产业链协同转型。线上云健身、智能穿戴设备、场馆在线预约……近年来,随着运动健身融入人们日常生活,各类智能体育设备和新服务成为消费热点,同时大众参与体育、享受体育的形式也日益丰富。当下,伴随政策扶持,体育行业正迎来发展新机遇。
体育用品消费红火
如今,全民健身的氛围愈发浓厚,运动消费也成为不少市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新吴区中国传感网国际创新园工作的郇磊酷爱跑步、打篮球。他告诉记者,每周他至少要进行三次体育锻炼。“跑步鞋、速干衣裤、护具等各类运动用品已经是我日常开支的一部分,最近为了监测运动过程的心率变化,我还特意去买了智能手表。”郇磊表示,现在的运动项目丰富多元,涉及的体育用品更是五花八门、种类繁多,他经常会趁着网上购物节促销时囤货,一买就停不下来。
根据京东大数据研究院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体育消费市场持续扩容,2017年至2020年中国人均体育消费金额不断提升。2020年,这一数值同比增长超三成。目前,体育服装、鞋帽以及运动器材和器械等实物是体育消费的主体。同时,以各类体育培训、赛事报名和场馆预订等为代表的体育服务消费增长迅猛,消费占比不断提升。
随着体育消费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品质化、专业化、特色化的运动消费增量明显,与此同时,在政策和高科技的助推下,体育产业逐步趋向高质量发展。“当下,运动的价值和功能正受到人们的重视,消费模式和场景也呈现多元发展的态势。”江南大学商学院副教授郭建伟表示,如今,体育已从公共服务领域转向个性消费领域,消费对象也从实物向服务、体验转变,消费升级特征进一步显现。“为了应对市场变化,各大商家和企业应创新、优化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同时积极利用数字化工具转型升级,推动体育产业迈上发展新台阶。”
高科技赋能运动产品
随着智慧化服务广泛运用,各式各样的智能运动设备逐渐嵌入人们的生活,功能也逐步趋向完善,同时“设备+大数据”的模式让运动更为科学有效。日前,记者在一购物平台看到某品牌的一款智能健身镜月销量有400多件,有购买过的网友表示该款健身镜兼具智能硬件、AI指导、直播互动等功能,不仅能为消费者提供多样化的健身课程,还能实时记录和显示卡路里、心率等运动数据,帮助自己进行针对性的运动训练。如今,层出不穷的高科技运动设备早已帮助人们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进行体育锻炼,也为智能运动行业提供了更多发展空间,带动运动新消费。
与此同时,大众体育消费的专业性也越来越强。上周四,记者来到锡沪路上的一家自行车品牌店,看到店内有几位消费者正在向店员咨询相关产品信息。该店店长刘辉告诉记者,现在,锡城市民的体育消费能力正在逐年提升。“以前,来店里购买自行车的市民,大多是选择几百元的车。如今,不少年轻人会选择质量好、耐磨损、价格稍高的自行车,用来日常使用。还有一部分热衷骑行的人群,会选择性能更好、重量更轻、可塑性更高的碳纤维自行车,这类车一般价格偏贵。”刘辉表示,追求舒适度与专业性,已经成为越来越多运动爱好者的消费新标准。记者了解到,伴随这些运动领域新消费趋势的产生,当下的运动产品及场景也在不断细化发展。越来越多功能多元的体育场馆和运动产品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这不仅有效满足了市民的运动健身需求,也在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互联网+体育”朝气蓬勃
记者了解到,为激励全民健身,促进体育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江苏省体育局于近日启动发放2021年6000万元体育消费券,江苏境内的健身群众均可通过专用微信小程序或手机APP领取并到定点场馆使用。
“体育消费券的发放不仅使市民体育消费更实惠,同时也帮助体育场馆增加了人气,可谓一举多得。”无锡海韵体育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蕾告诉记者,他们公司积极响应号召,共有7家体育场馆被纳入消费券定点服务场馆。为了让市民拥有更为便捷高效的消费体验,他们的体育场馆还提供一系列线上服务功能,市民只需通过公众号操作,就可以一键实现场馆预订、消费券领用、项目培训报名等各项需求。
张蕾同时表示,虽然在政策扶持和体育产业崛起的双重因素推动下,国内体育健身设施和培训资源愈加开放和丰富,消费市场也趋向规范化发展,但是想要推动体育消费市场迈入高质量发展轨道,还需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我认为现在消费者、运动教练和体育场馆这三者之间的信息还不够通畅,我觉得要尽快打通三者之间的渠道,加强信息交流互换,同时可以依托‘互联网+’拓展运动内容和场景的全面升级,利用大数据打造智慧体育,提高全名健身公共服务向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转变,推动体育消费健康发展。”(尤佳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