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街小巷整治、住宅小区管理、建筑工地文明施工、公共厕所保洁、停车管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如今,城市建设管理的各个领域都多了一把隐形的“利剑”:红黑榜。街区整治得好不好,小区物业管理存在哪些缺陷,哪个建筑工地扬尘管得好,翻开一期期城市精细化管理榜单,一把标尺,立竿见影。
上月中旬,2021年第二批城市精细化管理“红黑榜”出炉,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份共评出30个“黑榜”单位的榜单不仅亮出一批文明城市建设的“明星”,同时也让一批上了“黑榜”的道路、街巷和小区的建设管理人员着实捏了一把汗。
“与之前已发布的20多个榜单相比,这次榜单覆盖面更广,将城市垃圾分类、停车管理、公厕保洁悉数纳入参评范围,明察暗访触角更细更深,把影响城市颜值和居住幸福感的‘梗阻’用‘放榜’的形式揪出来,督促打通!”昨天,距离放榜22天后,记者采访了市城管局督察处的余宏,他拿出手机欣喜地滑动着相册中一张张“今昔对比照”:“你看,之前我们曝光的几条道路,经过整治,如今成了秀美整洁的‘网红路’,公厕也都焕然一新。”
细密的喷淋雾珠从绿植围挡顶上缓缓喷出,走在锡山区某建筑工地外的人行道上,能呼吸到清新湿润的空气,如今的建筑工地已成为城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领域细分,一榜一策。9月5日,市住建部门公布的第7期建筑工地“红黑榜”中,10个工地因大气污染攻坚措施有力、文明施工精细化治理干得好登上“红榜”,成为城市建设的“样板间”。“为无锡争取更多‘蓝天’,榜单要精准切中‘痛点’。”市污染防治攻坚办人士表示,目前,“红黑榜”已成工地文明施工、对标整改和亮化考核的“标尺”,对扬尘、PM2.5等重点管控领域还单独设置了榜单,震慑力提升了,工地生态也更好了。
城乡环境的同步提升,才是居住环境的“共同富裕”。榜单瞄向农村,进一步提升辐射力。立秋后的厚桥街道新联村,白墙黑瓦错落有致、一条条道路干净整洁、一处处河道水清岸净,不少村民感慨村容村貌治理有道。这番美景得益于“红黑榜”机制发挥作用。
(下转第4版)
“红黑榜”监督利剑为文明城市“立标尺”
(上接第1版)
去年7月,无锡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启动“红黑榜”制,从风貌管控、垃圾处置、田容田貌等8项内容进行评价打分。通过暗访测评将排名前20位和后10位的自然村分别列入“红榜”和“黑榜”,并予以公开通报。“‘红黑榜’的利剑指向农村治理,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树立了监督‘标尺’,到2022年,长效管护综合评价合格的村要实现全覆盖。”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一把“标尺”量到底,倒逼长效治理。让城市“没面子”的行为都逃不出榜单。如今,停车管理、公厕保洁、住宅小区管理都有榜单,正所谓哪里有病医哪里,“红黑榜”的震慑力和自带的“荣誉感”为“城市病”“环境病”最快进入治理期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
“各行业榜单一经发布,就能迅速激励‘受表扬’者好上加好,倒逼‘落后者’反省自查,奋力追赶。”市城管委相关人士十分看好这把“利剑”,通过正向激励与公开批评相结合,将城市管理各个口子的重点、难点、痛点精准“画像”,不仅为建设文明城市立了一把衡量不及格与优秀的“标尺”,一次次放榜,一轮轮整改,越治越好的过程更是让广大市民成了最大的受益者。
(孙倩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