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是什么?支教为什么?支教干什么?江苏省江阴高级中学教师颜忠元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回答了这个问题。他将“无锡智慧”传递给霍城,将“锡味课堂”留给了新疆。
2012至2013年,颜忠元第一次参与援疆工作。
2019年底,颜忠元主动请缨再次援疆。2020年年初,他再次赴新疆支教,此次他担任无锡江阴援疆支教团队领队和霍城县江苏中学副校长。今年2月,颜忠元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今年9月3日,无锡市教育局组织召开新疆阿合奇、霍城支教教师座谈会。会上,颜忠元向新一批支教教师介绍了当地的情况,交流支教经验,开启崭新征程。
■他组建了一支“带不走”的队伍
如何推动霍城教育教学的发展进入快车道,是颜忠元经常思考的问题。
2020年,颜忠元担任霍城县江苏中学援疆副校长,全面主持教学、教研工作。来疆前,他就思考:怎样在霍城建一支“带不走”的队伍?来疆后,他通过“传作风”“帮思想”“带业务”的途径,有效助推受援学校教师茁壮成长。重点推动学校备课组建设、命题、考试规范化和青年教师校本培训工作。
2020年5月,在江苏中学全体教师会议上,他提出“研讨出真知,研讨出效率”,新时代教育教学在倡导学生合作学习的同时,也要求教师合作探究,形成研讨氛围,发挥“集团效应”的优势。只有加强集体备课,发挥集体的智慧,共同研究,共同进步,才能抓好、抓牢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和质量。2020年暑假期间,颜忠元老师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撰写了《霍城县江苏中学集体备课制度》。2020年9月初,他组织学校教务处、教研室、教研组进行讨论并正式实施。
霍城县江苏中学丁斌年校长这样评价:“教育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集体备课开展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到年轻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生的学习效果,颜老师帮助学校进一步完善了集体备课制度,学校各备课组知道如何认真落实集体备课工作。加强集体备课制度建设定会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我们江苏中学的教育教学水平一定会再上一个台阶。”
颜忠元说:“作为援疆教师,我最大的心愿是为当地建设出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教师队伍,培养出更多有理想、高素质、能够维护民族团结的各类人才。”2020年9月他被新疆霍城县人民政府评为“优秀教育工作者”。
■心系霍城教育,情牵当地师生
2020年,颜忠元再次援疆,被无锡市教育局任命为援疆教师团队领队。他说:“当授旗仪式上,接过援疆大旗的那一刻,感觉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2020年因疫情防控,无法及时到达受援学校,当他来到霍城时,就对团队提出按下“快进键”,跑出加速度的要求,以良好的师表形象和精神风貌投入到援疆工作中,以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一次援疆行,一生援疆情”。第一学期,他带领援疆教师团队,开县级公开示范课29堂,县级讲座23个,助推霍城县小学、初中、高中在学科教学、教研等方面更新理念、创新方法,助力霍城县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推动“青蓝工程”的实施,霍城县39位青年教师与援疆教师师徒结对,助力青年教师成长。
心系霍城教育,情牵困难学生。颜忠元主动链接爱心资源,他号召援疆教师捐赠抗疫物资近6万元、捐赠图书4000册;组建了3支“欢乐鼓”公益手鼓队;成功促成了“健康饮水计划”公益项目落户江苏中学,让孩子们的饮水更方便、更健康、更安全;积极发动爱心人士对经济困难家庭学生开展一对一、点对点帮扶助学,他本人也正在帮扶两名学生。他还把“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的奖金全部捐赠给霍城县江苏中学,近一年来,颜忠元带领的援疆教师团队促成助学和公益项目资金达80余万元,有效推动了援疆工作往深里走、往实里做。
■一次援疆行,一生援疆情
“不辱使命、不负重托”,是颜忠元最朴实情怀的写照。不论在江阴、还是霍城,他都是以校为家,时刻关心一切学生的成长,关心学生的一切。
2020年8月底,他组建了“组团式”援疆班,即“5+1”模式 (5位援疆教师+1位受援学校班主任)的江阴班,该班级从日常管理、教学常规、课堂规范、考前辅导、班会、团队建设、师德修养建设等方面都发挥示范作用。他说,在霍城县江苏中学打造家门口的“江阴班”目的是“立足一个班级,示范一些学科,引领一个年级,带动一所学校,影响一片区域”,这种“五个一”模式,协同本地教师加强课堂教学研究,积极探索新时代教育教学方法,能够不断提升教书育人本领,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颜忠元常说:“援疆,是一种使命,也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情怀 。”
(素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