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持刀歹徒,他们在生死关头做出了英勇壮举;面对灾害事故,他们在危急时刻展现了大智大勇;面对患难同胞,他们危难之中奉献了人间大爱……这些人有着不同的年龄,从事在不同的岗位上,却拥有同一个响亮的名字——见义勇为英雄!
昨从市见义勇为基金会获悉,自2018年1月我市召开见义勇为先进表彰大会以来,全市表彰奖励见义勇为人员5200余人次,颁发奖金828万元。其中236人获各级荣誉称号。27人获省级以上见义勇为称号,87人获市级称号,89人获评“中国好人”“江苏好人”“无锡好人”。浩然正气正在锡城大地蔚然成风。
同频共振
见义勇为工作形成合力
见义勇为事业造福社会,需要全社会齐抓共管。(下转第3版)
浩然正气扬锡城
(上接第1版)市委、市政府把见义勇为工作摆上突出位置,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同频共振,市见义勇为基金会充分发挥见义勇为工作平台作用,自觉当好推动见义勇为事业发展的参谋和助手,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调,社会参与”和见义勇为基金会服务推动的新格局。
市委、市政府把见义勇为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纳入美丽无锡建设和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2019年3月1日,市人大常委会新颁布了《无锡市奖励和保护见义勇为人员条例》,并于今年5月开展执法检查监督落实落细;市和市(县)区政府全部成立了见义勇为奖励和保护工作委员会,制定无锡市见义勇为人员称号评定《实施办法》;各相关部门围绕社会治理共享共治,不断拓展延伸见义勇为工作内涵外延——市委政法委、市委宣传部、市公安局、市民政、财政、教育、人社、卫健、退役军人事务局等部门密切配合,群策群力,共同推进见义勇为事业健康蓬勃发展。市见义勇为基金会坚持公益属性,聚焦表彰奖励、舆论宣传等主业主责,参与社会治理,推动见义勇为体制机制建设。
强化褒奖
见义勇为英雄层出不穷
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2019年1月21日,一名歹徒手持菜刀冲进沿江高速公路新桥服务区餐厅行凶,餐厅服务员陈传香冲上前制止时,被凶残歹徒砍伤。陈传香忍着剧痛,冲出餐厅呼救报警。公安机关第一时间确认其见义勇为行为,中华见义勇为基金会和省、市见义勇为基金会及时褒奖了陈传香,其所在单位也将其从临时工转为正式工。
为勇者喝彩,给英雄荣誉。我市强化见义勇为人员发现、确认、奖励工作,形成一事一奖与专项表彰相结合、集中表彰与日常褒扬相结合的表彰奖励格局。市公安局制定了《关于见义勇为人员确认工作的实施意见》,市和市(县)区基金会及时做好奖励工作。在加强日常表彰的同时,围绕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全民反诈等中心工作,及时奖励见义勇为人员180人,颁发奖金42.95万元。连续3年分别组织开展见义勇为新市民、好司机、环卫工(快递员、物管员)冠名专项表彰活动,先后表彰42人。
我市注重发现和推出“平民英雄”。今年7月,半年内连续在河中救出3名落水者的山北街道城管中队队员杨晓君跻身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
暖心关爱
优抚优待、保障权益
英雄一时,光荣一世。我市认真做好优抚优待、权益保障工作。《无锡市奖励和保护见义勇为人员条例》在致残优抚、社会救助、低保申请、就业援助、教育优待等18个方面构建了33项对见义勇为人员及其亲属的保护优待措施。市见义勇为基金会会同有关部门制定见义勇为人员优待、牺牲人员、伤残人员优抚等三个办法,各级见义勇为组织协调帮助见义勇为人员及家庭解决实际问题218件。
自2018年以来,全市各级党委政府、见义勇为组织先后走访慰问见义勇为牺牲人员家庭、伤残人员和见义勇为人员1306人次,发放慰问金、抚恤金、补助金等474万元;市见义勇为基金会会同市司法局,在全省率先成立见义勇为人员法律援助中心;每年组织见义勇为人员疗休养、开展“暖心助学”活动,给见义勇为先进人员购买综合保险、办理荣誉证、享受免费乘车、游园等待遇。
延伸触角
让见义勇为蔚然成风
2020年11月1日,我市见义勇为主题公园开园,这片占地近30亩的公园集见义勇为宣传教育、道德教化、休闲娱乐于一体,向市民传递“正义”接力棒。据了解,全市现有见义勇为主题公园、广场、长廊等16处。举办见义勇为专题文艺演出、公益朗读会、创作无锡见义勇为主题歌、制作专题宣传片等活动,颂扬见义勇为精神,传播见义勇为文化。
将见义勇为触角延伸到社会各个角落。市和市(县)区全部成立了见义勇为基金会,依托公安派出所,启动实施镇(街道)见义勇为工作站示范达标创建“三年计划”,至去年底,全市113个镇(街道)见义勇为工作站全部达标。把见义勇为工作向社区、网格延伸拓展,建立了200余个社区见义勇为工作室,赋予全市5600余名网格员发现举荐,宣传服务见义勇为人员等职责。在地铁、公交等12个行业和各市(县)区建立见义勇为志愿者服务大队,全市现有见义勇为注册志愿者5000余人。
(张子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