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融媒 党建

遇到理财“老师”

  在现实生活中,老师负责传道授业解惑,而在网络上,如果有人自称“老师”,可以传授所谓“财富秘诀”,你可得当心了!近期,记者在与几大银行理财部工作人员交流采访中得知,现实中不少人遭遇不法分子冒充专业“理财老师”,以发布最新股市、基金观点等投资信息,或创建微信号(群)以推荐股票、基金、贵金属操作等方式以诱导广大投资者,随后牟取非法利益。据了解,这类不法分子通常自称为“老师”,声称可以给投资者推荐稳赚不赔的股票或者其他投资品种。真相究竟如何呢?三种套路陷阱值得提防。

  “跟着老师学,稳赚不赔”

  “我们有个炒股经验交流群,里面有专业炒股老师,你只要跟着老师学,稳赚不赔”,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这句话几乎是网络炒股骗子的开场白,“如果有人这么跟你说,基本可以判断这是一个诈骗团伙”。

  记者了解到,这样的诈骗团伙作案往往有着明显的套路:首先添加有炒股意向的被害人为微信好友后将被害人拉入虚假“炒股群”内,再以“有绝佳的股票投资机会”,诱骗被害人下载一个证券App,并将炒股资金转入该App绑定的银行账户内,买入“老师”推荐的股票。随后,再关闭App,由洗钱团伙将被害人的炒股资金取出转移。

  专家支招:近年来,网络违法犯罪特别是投资理财类诈骗频频发生,此类诈骗中受害人被骗金额较大。诈骗分子往往通过精心编织的骗局,为受害人营造一个“能赚快钱、赚大钱”的假象,利用各类噱头吸引群众,稍有不慎,便会落入陷阱。不要轻易相信任何能赚快钱、赚大钱的炒股平台、投资平台等,以免遭遇骗局。

  “我是明星基金团队一员,有内幕消息”

  前不久,一则基金经理网络打假新闻在微博里刷了屏。景顺长城的明星基金经理刘彦春,就曾经亲自出来打假,并表示:“不建荐股群,不收咨询费,拉群加微信都是假的,勿信。”

  如果经常关注基金公司公告的投资者,应该都能看到基金公司发布的一些提醒公告,在这些提醒公告中,基金公司会一再强调自己的公司名称、官方网站、统一客服电话等信息。并且一再强调,投资者务必提高警惕,切勿轻易透露个人信用信息或盲目支付任何可疑费用。

  “我是明星基金团队一员,有内幕消息”,一些对公募基金不太了解的投资者,常会被诈骗分子以内幕分享等名义拉入一些“交流群”,然后这些不法分子往往会营造一些氛围,让投资者真以为基金经理也在里面,让人防不胜防。

  专家支招:对于基金公司来说,目前国内公募基金是透明、严谨和合规的,积极践行了对投资者的保护,而对于投资者来说,要善于利用公募基金的这些优势,往往只需要做简单的功课,有时哪怕是多打一次官方客服电话,就能避免很多陷阱。

  “从1元到100万元,懒人也躺赚”

  现在,无论是打开手机APP还是视频软件,少则十多秒多则近一分钟的财商课程广告就轰炸而来,里面各行各业的男女老少争相出场现身说法,表示自己通过课程实现了财务自由,“专业老师”更是喊出“理财小白也能挣大钱”,不由让人热血沸腾。

  记者花费了12元购买了某一平台8天的财商课程。入学第一天,记者收到了老师的私信,要求提供年龄、收入、理财经验等信息,然后开始了每晚8:30的线上学习。记者觉得,老师教的都是最浅显的理财知识。除此之外,最大的收获可能就是“下一步就可以躺做亿万富翁”的洗脑。记者只坚持上了三天“课程”,因此最终也没能学到所谓“秘诀”。因为记者中途质疑了这些“小白”课程的内容,于是就被踢出了群聊。

  专家支招:可以具备理财意识,但须远离理财骗局。不是说在线理财课程就完全不能参加,但是消费者在交钱报名之前,最好先通过网络搜索看看理财平台的口碑、声誉。天上不会掉馅饼。普通人理财第一条,但凡以后有人跟你提到复利以及财务自由的字眼,对方越是所谓的专业人士,什么银行从业多年人员,你越要提高警惕!

  (朱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