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教育周刊

上接第6版

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 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

2021年无锡市职业学校综合督导意见摘要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助力产业强市,2021年无锡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根据国家《教育督导条例》《无锡市教育督导条例》和《无锡市中等职业学校综合督导方案》,先后对无锡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等5所职业学校进行了综合督导。现将综合督导意见摘要刊发(全文详见无锡教育网“教育督导”栏目)。

  ■无锡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督导意见】无锡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秉承“做人做事做强者,求学求职求成功”的校训,坚持“办企业称心、家长放心、学生自信的学校”的办学目标,致力于打造旅游商贸类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技术服务和文化传承高地,学校被评为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领航计划建设单位。

  学校按照现代职业学校管理理念,构建学校治理体系,形成校、系二级管理机制,有效调动和发挥系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校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结合专业文化特色,建立“德技并修、工学结合”育人机制,构建“一种精神、两仪(遗)特色、三支队伍、四种路径、‘五育’并举”育人路径,形成具有旅商特色的“三全”育人体系。学校围绕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需要,集中打造以五年制高职为主体的五大专业群,与企业积极共建产业学院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学校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打造特色和品牌,将英语能力作为“一带一路”背景下旅游商贸类专业技能人才的必备技能进行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考证通过率始终保持全省中等职业学校领先水平。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得“江苏省职业学校教学管理30强”“无锡市德育先进学校”等荣誉称号。

  【督导建议】科学规划和设计综合大楼的布局与功能,加强校企共建共享实训基地,重视实训基地文化建设,引入新理念、新技术、新规范,打造现代化实训基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采取内培外引等多种形式,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校企合作培养教师的机制,努力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构建“以技立身、以文化人”的团队文化,将教师团队建设成为“学科育人的先锋、创新发展的榜样、团队引领的标兵”,形成无锡旅商特色鲜明的教育教学优秀团队和标志性教学成果。结合本校各专业特点,密切联系地方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依托无锡市旅游职业教育集团、产业学院等平台,提升为企业、社会提供高质量技术服务的能力,参与企业新产品研发,及时转化研究成果,创造更多的经济、社会效益,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

  【学校整改计划】按照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领航学校建设的标准,积极推进综合大楼建设,实现“一系一院”布局模式,将各系教室、办公室、会议室、实训室等重新规划,提升各专业系部的文化建设和系部管理效能。进一步加强实训基地建设,不断优化、提升、拓展实训基地功能,提升实训基地先进性。“十四五”期间,计划引进22名专任教师,其中有企业背景的专任教师6名,改善教师队伍“双师”结构,解决部分专业教师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问题。搭建名师成长平台,培养省级以上名师、骨干教师3人,市级名师、骨干教师15人,市级教学团队3至4个,省级以上教学团队2至3个,争取获评江苏省教学成果奖2至3项,形成头雁效应,整体提升师资队伍水平。结合社会需求拓展项目,每年开拓2至3个新的职业培训项目,创建3至5个有影响力的社会培训品牌项目,完善现代培训体系,提高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江苏省无锡汽车工程中等专业学校

  【督导意见】江苏省无锡汽车工程中等专业学校秉承“有道正业”的校训,以服务发展为宗旨,积极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交通和建筑行业企业培养了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学校被评选为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领航计划建设单位。

  学校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构建校企、校地、校校党建联盟,打造“优势互补、工作互动、资源共享”的党建品牌,形成“同建同行”育人共同体。贯彻“三全育人”德育理念,打造“阳光德育、七彩人生” 德育品牌。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动态调整专业设置,构建“新技术+专业”的专业发展模式,近年来新增专业11个,建成省级品牌、特色专业4个,省现代化专业群3个,省现代化实训基地3个。注重中职对接本科、中高职衔接试点建设,与南通理工学院等6所本专科院校进行贯通体系试点工作,为学生搭建升学成长立交桥。依托地方产业基础和需求,贯彻产教融合理念,深入开展校企合作,组建多个产业学院和校企冠名班,开展深度校企合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学校先后获得“江苏省职业学校教学管理30强”“江苏省文明校园”“无锡市德育先进学校”“无锡市职业院校促进产业贡献突出单位”等荣誉称号。

  【督导建议】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每个专业要培养1至2名高水平专业带头人,培育一批教学名师。采取扎实有效措施,提升教师信息素养和教科研能力,开展专业发展、课程建设、教学方法等领域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争创省级和国家级优秀教学创新团队。对新开设的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智能建筑专业加大经费投入,在实训基地建设中加强信息化建设规划,将信息化建设与实训基地建设同步推进,推动学校提质增效加快发展。学校要以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和省、市关于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文件为指引,不断深化专业的内涵建设,推进学校各专业均衡发展,做到“做精汽车、做强轨道、做优建筑”。不断优化现有专业集群,提升学校对接地方主导产业、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提高专业布局前瞻。

  【学校整改计划】围绕江苏省中职领航学校和升格为独立设置的五年制高职校建设目标,进一步加强教师职称和教育教学能力建设。至2025年,专任教师研究生学历比例提升至40%,力争培养或引进博士学位教师1至2人,专任教师副高及以上职称比例提升至40%,力争培养正教授1至2人,培养和引进教学名师1名,选拔和培养能够引领专业改革发展的专业带头人12名,培养“双师”型中青年骨干教师50名,打造优秀教学团队10个。积极争取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资金支持,充分挖掘社会各方面的资源,年内完成智能网联汽车实训项目(二期)建设,建筑工法楼实训基地建成并投入使用,产教融合城轨工程智慧实训中心争取市级立项,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不断深化专业内涵建设,重点打造汽车智能技术专业,建筑类专业重点向智能楼宇、智能家居等方向发展,轨道类专业按“一岗多能”的要求调整培养目标,提升学校对接地方主导产业、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江苏省江阴中等专业学校

  【督导意见】江苏省江阴中等专业学校秉承“为幸福人生奠基,为企业发展添力”的办学宗旨,坚持“积极教育、幸福人生”的教育理念,大力培养“现代班组长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努力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学校被评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

  学校与清华大学积极心理学公益项目小组共同开发“幸福力”德育课程,构建“积极认知、积极养成、积极实践、积极感悟”四层递进的闭环式积极德育育人体系,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创优意识和能力,养成积极的人生态度,激发团队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学校与海澜集团共同牵头组建了无锡市现代服装职教集团,与江阴职业技术学院共同牵头组建了江阴市职教联盟。依托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开展集团化办学,建立“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培养“现代班组长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成立质量评估委员会,构建“模式可行、流程可控、目标可达、质量可靠、成效可喜”的科学化质量监测管理体系,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将党建融于教育教学各项工作,实行多元兴校、依法治校、科学施教、民主管理,学校治理能力持续提升。近年来,学校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和省教学成果特等奖。

  【督导建议】加快推进学校布局调整和校园建设,尽快实现“一校一区”或“一校两区”的办学新格局,完成绿化、景观及文化建设,为师生营造一个“积极教育、幸福人生”的美好校园,为“十四五”发展注入新动能。加大研究生学历新教师招录数量,提高年轻教师比例和硕士以上教师比例。通过直接考核的方式引进企业高技能人才,专设流动岗位自主聘请行业企业兼职教师。加快建立教师团队建设的长效机制,积极开展结构化教学团队建设、“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持续提高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师资队伍建设水平。组织全体教职工认真学习和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指示,通过专题培训、课题研究、教研活动等途径,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等改革。

  【学校整改计划】围绕争创江苏省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分院建设目标和学校后续高质量发展要求,科学规划办学规模,加大校园改造扩建步伐,积极推进学校二期改造扩建工程项目和综合大楼项目建设,分步骤将“一校五区”整合为“一校两区”。合理调整系部架构,按照“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总要求,分步骤系统整合教学单位,通过系部重构,优化专业设置,促进学校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围绕区域重点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的需求,力争建成省级高水平专业(群)2至3个,建成省级产教融合实训基地1至2个,打造省级金课2至3门。通过外引青年教师、内培学历层次、加强团队建设等措施,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3年内,计划每年招录15名左右研究生学历青年教师,逐步解决教师队伍老龄化现象,推进教师队伍梯队建设。出台激励机制,鼓励教师进行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进修,3年内,计划培养80名左右在职研究生。通过师德建设培育工程、教师全员竞聘工程、能力素质提升工程、“双师”素质建设工程、兼职教师建设工程等措施,培养和建设一批优秀教育教学团队。

  ■江苏省宜兴中等专业学校

  【督导意见】江苏省宜兴中等专业学校秉承“上善若水、尚技修远”的校训,以“让学生成功,让家长满意,让教师发展”为教育追求,以促进就业和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致力于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学校被评选为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领航计划建设单位。

  学校抓住各类创建契机,推动学校办学水平提档升级。近年来,在教育部“1+X”证书制度试点、江苏省现代化专业群、江苏省现代化实训基地、无锡市现代化品牌专业、无锡市精品课程等各级各类项目申报创建中均有突破。学校依托国家发改委立项的产教融合项目,与政府、行业、企业在校内合作共建产教融合园,构建“学、赛、研、培”于一体的产教融合育人平台,吸引优质企业入驻园区,为学生搭建实习、创业和就业平台,促进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密切衔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通过出台和实施一系列激励性考核制度,激发教师争优争先,极大地调动了教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涌现出了一批教学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和名教师。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得“江苏省现代化示范性职业学校”“江苏省智慧校园”“江苏省教科研工作先进集体”“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杰出贡献奖”等荣誉称号。

  【督导建议】对照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领航计划建设单位标准,积极争取教育主管部门加大建设投入。以省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评价指标为依据,结合教育教学管理需要,优化智慧校园大数据平台建设,破除信息“孤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提升效能管理和服务水平。利用产教融合园平台,积极引入宜兴市“2+3”重点产业集群中的优质企业,共建紧缺型实训基地,校企合作建立课程开发团队,加大校本课程及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的开发力度,按照岗位能力需求,结合学生职业成长规律,将企业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有效教学项目,推动专业核心课程与国际通用职业资格证书、“1+X”证书相衔接,构建教材、微课、网站、数字场馆、仿真实训系统等立体化的教学资源。引导教师合理运用信息技术,积极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推进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变革。

  【学校整改计划】积极争取上级有关部门支持,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完成体育馆项目的建设。紧密结合宜兴市“2+3”重点产业集群,引入优质企业,共建紧缺型实训基地,建设2至3个特色鲜明的企业学院。建设集行政、教务、学工、人事等业务于一体的综合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实现从经验治理向数据治理的转变,提升效能管理和服务水平,破除信息“孤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制定激励政策鼓励教师参加高校系列职称评审,建立兼职教师遴选、聘用、奖励机制,建立兼职教师后备库,将所有兼职教师进行入库管理。将先进教学改革理念体现在教学资源建设中,分批次编写活页式、工作手册式专业课程教材,争取在“十四五”期间能完成大部分专业课新型教材的编制工作,丰富教学资源。进一步推进“三全”育人、“五育”并举,做强学校“七彩”德育品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下转第7版 上接第6版

  

  ■江苏省陶都中等专业学校

  【督导意见】江苏省陶都中等专业学校坚持“以陶载文、以技传人”的办学理念,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培养了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学校被评为江苏省优质特色职业学校,被誉为“陶都职教之花”。

  学校始终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党建项目“党建+人才,构建人才培养新模式”被评为宜兴市中小学校“一校一品”党建文化优秀品牌项目,相关报道三次登上“学习强国”平台。学校抓住三校合并重组这一重要契机,加强顶层设计,初步形成了依托陶都产业优势、打造陶文化特色的办学思路。学校积极探索“产业学院+名家工坊”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建立校内外多类名家工坊,通过真实企业项目、工作任务,把学生带入企业、行业,走向社会,生成行走的课堂、创造的课堂,教学改革成效明显。学校全面深化“三全育人”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营造求真尚美育人氛围的“陶然之境”,巩固教学课堂育人阵地的“陶品之课”,丰富主题活动育人载体的“陶冶之乐”,建设制度保障育人体系的“陶铸之行”,增强家校政企育人合力的“陶融之力”,彰显了以“陶文化”为核心的“五陶”德育特色。近年来,学校获得“江苏省十佳共青团组织”“江苏省教科研先进集体”“无锡市中小学德育先进学校”等荣誉称号。

  【督导建议】整体规划“一校一区”校园建设方案,加快推进实施步伐。根据地方产业发展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滚动调整、优化专业设置,提升职业教育对地方经济社会建设的适应性。加强现代化实训基地建设,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融入专业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积极争取招录研究生学历的新教师和鼓励青年教师报考在职研究生,加快提升教师研究生学历比例,通过产教融合平台与企业共建师资实践基地,加大校企协同培训教师的力度,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主动对接太湖湾科创带建设,积极投入苏锡常都市圈职教改革创新,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抓住产业发展人才需求,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探索。进一步总结提炼办学特色,使学校陶都特色更加鲜明、办学成效更加突出,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相适应的职教高地。

  【学校整改计划】按照争创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分院的目标,积极争取市、镇两级政府的支持,科学规划、加快实施、加速推进“一校一区”建设,以丁蜀校区为基础进行扩建。加大投入改善教学条件,建设服装、美术专业标准化考场,新增机电、电子、数控类技能实训设备,建设“古南街顾景舟故居教学实训基地”,新建图文信息中心。通过对外招聘和校内培养两条途径,调整专业教师与文化教师比例。在新教师招聘中,对研究生学历的应聘者制定优惠政策,同时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为教师提高学历层次创造良好的条件,实施教师分类培养施策,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到2025年,研究生学历教师占比近50%,双师型教师占比达到90%。继续深化“产业学院+名家工坊”的产教融合育人模式,在“十四五”期间创建1-2所产业学院,逐渐形成政府、学校、企业、行业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