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他们,活跃在城市街头路面、背街小巷,发挥“划片包干、责任到人”的优势,不少街巷有了自己的“监护人”……近日,“巷长”“微路长”等成为市民口中的热频词汇,在街头巷尾也时常能看到他们工作的身影,通过这种新型管理方式的“加持”,不少街巷环境、秩序有了很大改观。
近日,惠山区洛社城管收到一面辖区某宠物店店主陈女士送来的锦旗,陈女士由于未履行市容环卫责任区责任,被城管工作人员要求及时整改,然而陈女士因一些难处起初并不配合城管部门的工作,负责该条道路的“微路长”了解情况后主动上门沟通劝导,为其出谋划策,并及时联系社区协助店家清理垃圾、清洁路面,店铺形象焕然一新。
只要是有路能走的地方,都是“微路长”的工作范围。“为拓宽‘共建共治共享’城市治理新格局,我们在全市率先推行‘微路长’工作制,以路段为单位建立‘城管+商户’微信群,并由城管队员担任的‘路长’对作为‘路员’的商户进行行政管理并提供指导服务。”惠山城管局副局长唐剑勇说,(下转第3版)
精细化“微治理”打造社会共治“亮点”
(上接第1版)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和近半年的全要素信息采集,目前191名“微路长”已与全区10000余家商户“牵线搭桥”,在发现商家有出现违规行为时,第一时间将违规图片、视频等信息发送给违规商户并让他们及时整改,若商户拒不配合、屡教不改或违法情节严重,则会进行相应处罚。
其实,“微路长”更多充当“服务员”的角色。对于商户们在微信群中提出的疑问,“微路长”都会及时予以解答,碰到无法解决的难题也会协调相关部门一起处理,尽可能为商户提供便捷。此外,依托“微路长”工作机制,惠山区于近日评选出了“微路长”商户红黑榜,激励商户维护好市容市貌,争做“最美商户”。
在梁溪区崇安寺街道,有那么一支“巷长团”,关心的也是路边、街边事。自去年成立以来,他们以就近、顺便、互利为原则,通过将巷子周边的企事业单位、个体户和居民党员志愿者吸纳“进团”,搭起了一个街巷长效管理平台。近日,恒隆广场东南侧的华光支路(三皇街)一改往日拥堵的画面。附近居民曾经抱怨,这条支路比较宽,以前常有电动自行车、汽车为了方便胡乱停放,堵住路不说,还影响城市形象。在日常巡查中,该条巷子的“团长”袁庆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很快这条路的易堵区域就划上了“禁止占用”的标线,路旁也放置了醒目的违停拖移告示牌,车辆都规范停放在公共停车位,放眼望去“清爽”了不少。
“苏家弄去年评上了我市第一期城市精细化管理背街小巷红榜项目,所以我们一直在探索如何对其进行维护,并在辖区更多背街小巷形成长效管理机制。”崇安寺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局局长许芳告诉记者,街道拥有百条小巷,管理难度较大。为此,由社区相关负责人、企事业单位骨干组成的“团长”会在每日早、中、晚和崇宁路小学放学后进行4次巡查,一旦发现巷子的公共设施破损、环境保洁出现问题及时进行反映,“巷长”则不定时进行巡查,发现潜在或处理不了的问题时,第一时间反映给“巷长团”。据了解,该街道“巷长”“巷长团”目前已在辖区“红榜”小巷、重点道路、商业综合体周边小巷部署推进,下一步将逐步覆盖全街道。
滨湖区探索由道路所在地的社区主要负责人任“巷长”,街道主要负责人任辖区背街小巷“总巷长”;新吴区旺庄街道党工委班子成员挂钩担任辖区背街小巷“巷长”……条条街巷“有人管”,全市正逐步探索“微治理”的管理模式,将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落实到“最后一米”,用“长效长治”“共建共治”扮靓城市文明底色。
(张子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