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逊
党的十九大以来,为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纵观国内外形势变化与风险挑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开辟“中国之治”的新境界,充分展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的哲学智慧与哲学思维。
辩证思维生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众所周知,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方法,辩证思维是马克思主义思维方法的灵魂,也是我们在新时代开辟“中国之治”新境界的思维法宝。
习近平总书记非常擅长用辩证思维来分析和解决问题,他指出:“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面对意识形态这一重大而根本的问题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断与深刻见解。
在国际形势和社会环境日益复杂的当今世界,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十分激烈。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面对各种错误思潮和敌对势力的恶意抹黑,我们一定要敢于进行“伟大斗争”,既要敢于亮剑,还要善于亮剑。亮剑的底气源自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清醒的认识,对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仰的坚定;而“剑术”的善用在于增强自身马克思主义看家本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素养,牢牢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辩证思维能力对于妥善处理好意识形态领域内的各种矛盾、应对各种复杂局面、处理各类复杂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底线思维是忧患意识和前瞻意识的方法论凝练。底线思维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忧患意识,是在中国共产党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的长期实践中所形成的思维与方法。底线思维是共产党人的原则思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和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提高防控能力,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中国人民是爱好和平的人民,但同时必须深入抓好练兵备战,强化使命意识,坚持底线思维,提高训练实战化水平,促进部队实战能力提升。我们捍卫和平、维护安全、慑止战争的手段和选择多种多样,但军事手段始终是保底手段。人民军队永远是战斗队,人民军队的生命力在于战斗力,必须强化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确保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拉得出、上得去、打得赢。
战略思维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特质。“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战略思维与辩证思维、底线思维、创新思维一样,都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所运用的重要思维方法,也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的重要内容。
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没有战略谋划和战略构建是不可想象的。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的事业就大有希望。如果在战略问题上出现误判,我们就将遭受重大挫折,受到巨大损失。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一方面要充分借鉴世界上各种先进文明与成果,但同时对于资本逻辑要有足够理性的判断。市场手段在不少领域是失灵的,甚至起的是反作用,因为市场不是万能的。这就要求我们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者一个领域的贡献时,不能只是基于GDP指标。例如,近年来,中国东北地区经济结构出现不少问题,但东北具有独特的战略价值。中国还是要立足自力更生;粮食靠自己,实体经济靠自己、装备靠自己。东北事关中国的国防安全、产业安全、粮食安全。在思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两个大局时,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保持清醒头脑,保持强大前进定力,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真正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作者系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