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要闻

宜兴探索总部经济发展新模式

发力“科创+总部”,让企业总部化转型盘活闲置资源

  本报讯 深入推进“减化”工作,至今年底,宜兴将关停45家化工企业。而在这批企业中,部分企业科研能力较强,位居行业前列。如何做好发展平衡,找到合适的发展路径?宜兴尝试“科创+总部”的模式,探索支持外迁化工企业回乡发展总部经济,或是关停化工企业在宜设立研发总部。

  作为经济增长的强大引擎,构筑高端产业体系的重要抓手,近两年里,宜兴狠抓总部经济发展。除了出台专项扶持政策、加强企业梯队培育以外,宜兴将总部经济打造与破解发展难题相结合,有了更多的思考。在太湖湾科创带建设背景下,总部经济如何实现与科创的完美融合,让宜兴不只是制造基地,更多地拥有研发中心、技术中心属性?面对亩均税收较低这一发展痛点,又如何将总部经济发展与提高土地使用绩效水平相结合?

  搭平台、建载体,随着赫联智能制造科创园、科创慧谷等一批科创载体平台在宜兴快速建成,总部经济成为招商引资的首选。让总部经济更好地“安家落户”,宜兴与投资方共谋产业合作“兴奋点”。“发展生命健康产业,宜兴是个潜力股,选择在宜兴落户我们能看到更多的机会。”霍伯麦(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丁晓中说。今年年初,总部位于美国的跨国生物技术及科学膳食补充剂企业霍伯麦落户宜兴,计划在宜设立中国唯一总部。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内,宜兴不仅帮助霍伯麦克服企业名称核准登记难题,成功冠以中国字样,还为产业发展引进了“最强大脑”。宜兴与江南大学陈坚院士科创中心团队合作建设宜兴食品生物技术科创中心,重点攻关功能性食品和食品配料关键核心技术, 致力打造国际领先的研发平台和产业化基地。霍伯麦随即抛出合作橄榄枝,与江南大学合作成立生物酶绿色催化联合工程技术中心,提升企业科技创新含金量。

  眼下,宜兴打造总部经济不仅聚焦于实力名企、跨国公司,让更多的民营企业实现总部化转型,成为了破解发展难题的一张“特色牌”。总部经济盘活闲置资产,这在宜兴周铁已不是个例。当地的建筑地基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领行业之先,目前周铁在全国各地从事建筑地基行业的企业家有数百人之多。充分发挥“建筑之乡”优势,吸引建筑地基企业回乡建立总部,这样一个理念得到了许多企业家的支持。土地从何来?在闲置资产与低效用地中找空间。除此以外,总部企业成立还需满足亩均税收80万元的标准,不久前,永固地基负责人张立明选中了一块近8000平方米的闲置土地,建设办公大楼和智能车间,将周铁打造成企业头部的同时,吸引其他建筑企业入驻。目前,该镇多家企业达成回乡建设总部意向,有两家正办理规划手续,将于年内开工。(蒋梦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