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建平 朱洁
在加速融入长三角一体化、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的今天,不少城市都在加快科创产业布局,以期站稳城市竞争新赛道。去年9月,《无锡太湖湾科技创新带发展规划(2020-2025年)》顺势而生,明确将在长约108公里、总面积约500平方公里的太湖湾区域,打造一条科技创新带。一年来,一系列革新正成为创新主体扣楫中流的“自驱力”。
刚刚结束的市第十四次党代会上,无锡提出“加快打造国内一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到2035年基本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创新名城”,太湖湾科创带被赋予了“长三角原始创新高地和高精尖特产业重要承载区”的重任。如何锻造太湖湾科创带建设的主引擎?如何形成全市各板块间的创新链联动?更多的创新命题仍有待先行破解,再呈“答卷”。
这一年
2020年9月4日
《无锡太湖湾科技创新带发展规划(2020-2025年)》重磅出炉。
11月24日
第二届苏锡常一体化发展合作峰会在无锡召开,三市主要领导见证5项合作协议签约,共同发布了《苏锡常共建太湖湾科创带倡议书》。
12月30日
由江苏省、中国船舶集团和无锡市联合共建的深海技术科学太湖实验室在无锡正式挂牌成立、启动建设,无锡拥有了首个省科学实验室。
2021年1月4日
无锡高新区太湖湾科创城建设指挥部暨无锡太湖国际科技园管理办公室挂牌成立。《太湖湾科技创新带无锡高新区(新吴区)发展规划(2021-2025年)》同步发布。
2月23日
梁溪科技城试点方案审议通过。
3月10日
宜兴太湖湾科技创新带发展规划(2021-2025年)发布,计划在宜兴辟380平方公里,于2021年至2025年间,“揭榜挂帅”精准攻关“卡脖子”技术,聚力打造对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头号工程”。
4月8日
无锡经开区正式发布《无锡太湖湾科技创新带发展规划(2020-2025年)无锡经开区行动纲领》,一批重大项目签约落户。
4月22日
2021太湖湾生命健康未来大会在无锡启幕,并举办了主旨论坛。
4月28日
无锡梁溪科技城概念规划与核心区城市设计国际咨询项目正式发布,来自深圳、北京、上海的三家应征机构参与规划设计。
5月19日
江阴市举行霞客湾科学城规划建设启动暨首批重大项目集中签约仪式。
5月27日
沪苏浙皖的两区六市就共建环太湖科技创新圈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约定:发挥上海嘉定、青浦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的龙头带动作用,强化苏州、无锡、常州、嘉兴、湖州、宣城六市的创新优势,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合力打造出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全球影响力的长三角科创共同体标杆。
6月23日
《滨湖区加快建设太湖湾科创带引领区的政策意见》正式对外发布。《政策意见》明确,“十四五”期间,区镇两级用于支持产业科技创新的政策资金总规模将超50亿元。
6月28日
《关于加快推进无锡太湖湾科技创新带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发布,《政策意见》围绕科技研发、产业孵化、载体建设、人才引育四个内容共20条“硬核”政策,高质高效推进无锡太湖湾科技创新带建设。
8月28日
在宛山湖生态科技城战略规划专家评审会上,宛山湖生态科技城战略规划正式出炉。
9月9日
国家市场监管技术创新中心(特殊食品)获批新闻发布会在无锡召开。该技术创新中心是市场监管总局批准建设的首批19个技术创新中心之一,也是国内第一、唯一的特殊食品技术创新中心。
科创兴湖 大幅提升城市科技供给能力
站在全面开启现代化新征程的跑道上,前有领跑者,后有追赶者,无锡如何担当我国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向科技要力量!面对这道道必答题,地处长三角几何中心的无锡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唯有科技创新,才能创造新经济发展源源不断的动力。
昔日深厚的历史积淀蝶变出灿烂的现代之花,太湖湾的价值和意义被重新定义,整个区域的转型也是箭在弦上、呼之欲出。太湖湾科创带这一头号工程的诞生,不仅是一项统筹创新资源的战略,更是改变一域面貌、支撑无锡创造美好未来的战略支点。
谋定而快动。俯瞰锡城大地,各板块一座座科创新城拔节生长,加速点燃创新驱动新引擎,“一带多点”协同创新的格局已然形成。时间的行进与实践的推进,让太湖湾科创带建设发展的思路和方向日益清晰——要以国际化视野来建、一体化思维去推、实体化举措快干,早日呈现世界级创新湖区、产业湖区、生态湖区、宜居湖区的现实模样。
以湖造城、科创兴湖,早有先例!如著名的西雅图南联合湖,吸引了亚马逊、Facebook、微软、Google等巨头进驻,成功转身科技创新重镇。离我们更近的是东莞的松山湖,在华为、大疆等高科技企业的加持下,松山湖区域的发展有目共睹。这些全新发展模式都为当地经济发展打开了新局面,活化“科创”这盘棋局。
有水流动的地方就有新经济。一直以来,静静流淌了千年的古运河构筑起沿河城市特有的“运河经济”。如今,沿太湖而打造的“湖湾经济”在重大战略中提升到“首位度”,书写着无可复制的城市生长史。依靠这份“生态家当”,无锡正以“拔头筹”的决心和担当,全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最美湖湾科创高地。无论产业、人才,还是科技,太湖湾都已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具备建设湖湾科创带的先决条件。依托于此,未来无锡的科技供给能力将大幅提升,完全有能力再来一次科技创新的“沧桑巨变”,实现更多的领跑、并跑,在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中抢占C位。
热潮涌动 以创新驱动发展的“无锡路径”越发清晰
自太湖湾科创带批准设立以来,500平方公里建设范围迅速掀起建设热潮,加速各类创新资源融合、跨界、破圈,创新成果破茧而出。
高能级创新平台是创新体系中的“塔尖重器”。深海技术科学太湖实验室揭牌成立并成功获批江苏省实验室,实现省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重大突破,目前正全力争创国家实验室;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等5个项目入选新一轮省重大科技创新平台项目库;省产研院深度感知技术研究所、智能集成电路设计技术研究所、中科院上海技物所光电材料与器件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正式启用;国家市场监管技术创新中心(特殊食品)正式批准建设,成为国内第一也是唯一的该领域技术创新中心。
一批高能级创新载体正从高效聚集创新资源的“吸附器”,加速向催生新动能的“发动机”蝶变,新兴产业布局水到渠成、重大项目落子如飞。2月,全市重大产业项目建设现场推进会上共安排集中开工重大产业项目238个,总投资1723.4亿元,当年计划投资578.4亿元。聚力太湖湾科创带建设,各板块也大力实施“双招双引”,推动一批重大项目签约或开工。
聚力攻关关键核心技术,围绕细分领域,无锡还制定了“太湖之光”科技攻关计划“揭榜挂帅”组织实施方案,面向全市创新型企业、高校院所征集了500余项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需求,形成了10项市产业前瞻与关键技术研发及7项重大成果转化项目建议榜单。企业是创新主体,截至目前,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6153家,3297家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雏鹰、瞪羚以及准独角兽入库企业分别达到2326家、1308家、128家,大大小小的创新企业形成一片“科创森林”。
一个个捷报冲破疫情阴影频频传来,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三链融通”,科学家、企业家、创投家“三界融合”,创业、创新、创富“三创融会”……一条以改革驱动创新、以创新驱动发展的“无锡路径”,越来越清晰。太湖湾科创带建设让科技自立自强走出了更坚毅的步伐,也让无锡的城市科技实力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迈进,从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的提升跨越,把科技创新的“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能级提升 构建高效能创新生态
随着创新驱动上升为国家战略,各地科创中心建设持续升温。
“科创中心不是过去各种园区和开发区的翻版,或是借机大搞房地产。”有科技界人士直言,找到了方向,还有一个能级的问题,必须有和其相匹配的城市底气和担当,来引领未来太湖湾科创带建设中新的战略支点。
太湖湾科创带如何真正扮演好这个角色,形成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党代会给出答案:构建高效能创新生态,调动各类创新主体的积极性。
何为生态?
生态是适宜生存的环境和土壤,和谐共生的氛围,生生不息的循环。无锡在太湖湾科创带规划中多次提到坚持科产城人的融合,这就要求科创带不仅仅要突出“科创特长”,还要增强系统思维,营造更好的创新生态,才能更好地发挥科技创新企业的潜能。政策支持不等于税收返还,而是要变成相关业务;科创不仅仅是招商,还要服务企业全生命周期。如何构建科创的“新生态”,这其实对管理者来说,也是一场创新。
从世界排名前列的科创中心分析,都具备这些主要特点:科技创新资源丰富、科技创新环境良好、科技创新生态活跃。尽管这些科创中心形成路径不可复制,但在构建人文气候与产业气候相结合的城市气候方面,仍是无锡可以学习借鉴的内容。
湖,承载着人们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相较于江、海的波澜壮阔,湖的宁静与从容,更能够使人心境豁朗,引导着城市走向更沉稳、笃定的未来。作为“十四五”强化创新驱动、深化产业强市的重大战略,太湖湾科创带建设的新篇章已开启,期待下一个10年、20年,太湖湾可以让世界刮目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