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教育周刊

合理协调作业量、开展多元课后服务

梁溪区稳步走好“双减”之路

  今年秋季学期是各中小学校全面落实“双减”政策的第一个学期。“双减”政策出台后,梁溪区教育局高度重视、迅速行动,在第一时间组建“双减”工作领导小组,先后召开研究部署会议十余次,推动工作往深处走、往实处落。梁溪区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区课程改革研究所所长魏星表示,“双减”的背后是“双增”,有助于增强学校课堂主阵地的作用,也能帮助教师增长教育实践的智慧。

  一段时间以来,梁溪区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狠抓“五项管理落实”,积极开展课后服务,在“双减”之路上稳步前行。

  优化作业设计,把控作业总量

  为切实推动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加强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五项管理”文件精神落地见效,梁溪区制定下发《区教育局关于印发梁溪区中小学 “五项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就区域内中小学“五项管理”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和操作培训,并组织责任督学对全区中小学“五项管理”落实情况进行了实地督查。“2021年春季学期,梁溪区就对学生作业量的控制开始了专项督导,目前梁溪区各中小学校这方面的执行是比较到位的。”梁溪区责任督学司马东说。

  为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积极性,在分层作业的基础上,各校进一步优化作业设计,提质增效。连元街小学学生可以在“花式作业单”里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作业;南湖小学给全体学生发了一本作业手账本,其中设有阅读、运动、劳动等打卡栏目;积余实验学校的校本“自主学习任务单”新增了空白页,给予学生自由拓展、挑战的空间。

  “每个班级的黑板上,都设有作业栏,明示各科作业内容和预估时间,由各科教师填写。”南长街小学副校长杨冬告诉记者,为合理把控作业总量,学校设立了校级、年级、学科组三级作业调控机制,对学生作业的耗时、数量、质量进行多维度抽查。

  本学期,积余实验学校的每位班主任手里新增了一本“班级作业协调记载”,里面详细地记载每天各科的作业内容和班主任统筹调整后作业的变动情况。经过几周的使用,该校三年级班主任教师唐艳说:“这本记载册不仅让班主任对学生作业总量有了整体的把握,也促进了任课老师之间的沟通和配合。”

  家校携手,探索课本之外的“精彩”

  自9月6日课后延时服务启动以来,梁溪区各校在充分用好在校时间,由各科教师辅导学生完成作业之外,努力提供多样化的教育服务,目前已形成80余种活动项目,组织近300个学生社团,有效实施丰富多元的课后育人活动。课后服务开展一周后,梁溪区教育局就参与需求、时间安排、内容管理、作业完成、睡眠保障、总体评价等开展家长问卷调查,共计55046名家长参与调查,总体满意度达92.27%。

  创客无人机、轻羽飞扬、泥趣律动、小娄印象……崇宁路实验小学结合该校办学特色、学生学习和成长需求,开设了20个校级社团,3个年级混班梯队社团,18个年级兴趣走班社团,社团指导老师由学校专职教师根据专业和兴趣特长担任。“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读书使我快乐’……”南长街小学六(8)班教室里,学生们在语文教师刘茜的指导下,自信地走上讲台演讲。“随着孩子们陆续走上讲台,作为教师我看到了孩子们不同的兴趣所在。”刘茜告诉记者,后续口语交际活动还将持续开展,由学生自主选择话题,她也会引导学生学习如何评价,鼓励他们在交流中互相促进。

  “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身心特点,结合传统游戏设计了30个团体游戏。”连元街小学体育教师韩斌介绍该校“游戏屋”系列活动时说,“除了编写简要的游戏方法说明,我们还录制了教学视频,这样更方便学生掌握动作要领。希望他们通过参与游戏,感受团队精神。”此外,连元街小学还开展了“慧·创”志愿活动,邀请各种不同职业、兴趣爱好的家长进校送教。学生家长周灵临是一名音乐治疗师,她已为四年级多个班级上了一堂名为“身体打击乐”的课,课堂里趣味十足的活动,让学生们敞开心扉、自信表达。

  (徐婕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