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逯恒贞
“医生,我只是感冒了,为什么不能做胃镜?”日前,在无锡市人民医院麻醉门诊,打算做无痛胃镜的陈女士向医生表达自己的不解。医生告诉她,做无痛胃镜需要麻醉,而感冒咳嗽期间气道可能存在高反应性,麻醉中容易出现喉痉挛,这可不是小事!
不要怪麻醉医师小题大做,俗话说“临床去病,麻醉保命”,科学严谨的麻醉来不得丝毫马虎。不过,麻醉不是手术室的“专利”吗,怎么还有人要看麻醉门诊?有过类似陈女士的就诊经历,相信人们就能理解,随着舒适化诊疗需求的增加、日间手术的不断推广,越来越多的患者需要在麻醉门诊进行咨询、评估、诊断,这也让麻醉门诊热了起来。
单日接诊超100人次,麻醉医生从“幕后”走到“台前”
与人们熟悉的呼吸科、消化科、心内科等临床科室门诊相比,麻醉科开设的门诊的确比较“年轻”。传统概念中,麻醉医师常被称为确保手术患者安全的“幕后英雄”,麻醉门诊则让他们逐渐走出手术室,来到“台前”。市人民医院麻醉科主任医师秦钟告诉记者,该院自2019年开始正式设立麻醉门诊,这一新的医疗单元使麻醉医师可以及时获得所需患者的相关信息并作出决策,同时也是麻醉医师与患者交流的平台。
虽然在众多诊室中“知名度”平平,但这一新诊室的门诊量统计却让人刮目相看。“近期,麻醉门诊一天的接诊量大约在70、80人次,最多时能达到100多人次,这个量与门诊开设初期相比,增加太明显了。” 秦钟说,日常诊疗中,坐诊的麻醉医师非常忙碌,可以感觉到,患者对麻醉相关就诊需求越来越多了。
麻醉门诊由冷变热,其实背后原因不难理解。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不断增强,不仅开始重视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平,而且对于医院服务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以病人为中心”的舒适化医疗服务,就是许多医院改进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所谓舒适化诊疗,就是让患者在安全、无痛、舒适的状态下接受检查、治疗,是在保障医疗安全的基础上追求医疗的舒适化、人性化,提升患者的满意度,给予患者人文关怀和尊严。如常见的无痛胃肠镜检查、支气管镜检查、分娩镇痛、无痛人流等,都要经过麻醉门诊医师的评估,在无禁忌证的前提下实施相应的无痛麻醉舒适化诊疗服务。
日间手术的开展也让麻醉门诊愈发忙碌,这是一种病人在入院前做完术前检查,预约手术时间,当日住院,当日手术,24小时内出院的手术模式。今年以来,锡城大医院日间手术数量明显增加,在市人民医院,日间手术已推广75个病种。手术需要全身麻醉、椎管内麻醉等的患者,在入院前必须由麻醉医师进行麻醉前评估,他们还会对患者进行恰当的麻醉前指导和准备,为日间手术提供重要安全保障,节约患者的时间和费用。
麻醉没那么简单,风险评估与诊断十分重要
据介绍,舒适化诊疗技术不可避免地使用镇痛、镇静等麻醉药物,这些药物会对呼吸和循环系统有抑制作用,严重者会导致呼吸、心跳的停止,因此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必须由具备麻醉资质的医师实施。“不少患者认为麻醉很简单,就是打一针,对其中的风险并不知晓。此时,通过麻醉门诊提前介入就很有必要,让患者少走弯路。”秦钟说,以无痛胃镜为例,这项检查看似简单,其实却有一个完整的麻醉流程。
首先麻醉前要建立生命体征监测,连续监测病人的血压、心电、氧饱和等,使用镇静镇痛药后,开始进行胃镜检查。如果检查时间短,给一次药就够了,时间长的话需要连续给药,将药物持续稳定的输到病人体内。整个过程中,麻醉医师都要全程监护病人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处理可能存在的血压下降、心率下降、氧饱和下降等问题。结束后,病人被转到监护区域,由麻醉护士进行监护,直到苏醒,然后判断是否能离开医院。
因此,检查前的风险评估与诊断十分重要。麻醉门诊接诊的患者中,高血压患者尤其多见。因为高血压控制不好,麻醉中可能存在心脑血管意外的风险。当患者有高血压而自己并不知道也未服药时,经过麻醉门诊医师的提前评估,安排心内科会诊,可等血压调控平稳,再入院手术或检查。这样既减少了住院天数,又避免了术前发现血压异常增高而暂缓手术的情况。
不断完善服务优化流程,保障患者麻醉安全
“医生,听说做了全身麻醉,记忆力会下降?”“做麻醉,会不会醒不过来?”在麻醉门诊中,医师常常收到类似的咨询,解答这些疑问也成了他们工作的主要内容。专家表示,不少人对麻醉有所误解,其实,所有的麻醉药都是可逆的,进入人体后,随着时间的延长会衰减,最终经肝肾代谢掉。在麻醉医师严密的监测、管理、精准用药下,手术期间将患者的生命体征维持在稳态,术后患者可以顺利苏醒过来,是不会影响记忆力的。
据了解,完善手术前检查、麻醉前评估、麻醉相关咨询都是目前麻醉门诊的服务内容。对于老年患者或者伴有重要器官相应合并症的患者,特别是有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通过麻醉前评估,不仅能提高麻醉的安全性,也能优化就诊流程,缩短住院时间。同时,麻醉门诊还减轻了手术室内麻醉医师的负担,有利于增强麻醉医师对患者的人文关怀,规范的沟通模式让麻醉医学为患者提供更舒适、安全、满意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