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员系统总设计师黄伟芬说,航天员系统本着“从严从难、从实战出发、试训一体”的原则,策划设计并实施了8大类200余项训练,包括:基础理论训练、体质训练、心理训练、航天环境适应性训练、救生与生存训练、航天专业技术训练、飞行程序与任务模拟训练、大型联合演练等,并安排航天员参加了近百次工程研制试验活动。
黄伟芬介绍,神舟十三号飞行乘组将在轨驻留6个月,需同时管理天和舱、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天舟二号、天舟三号形成的组合体。将按计划参加天舟二号舱段转位试验,进行手控遥操作对接试验、再生生保在轨维修及验证试验,完成大量的飞行任务在轨数据收集与人因工程技术研究、航天医学实验、空间应用系统实验、科普教育活动等,完成空间站站务管理、物资盘点、日常维护等工作,并将执行2至3次出舱活动任务,进一步验证我国空间站出舱活动技术及长期驻留保障技术,为空间站建造奠定基础。
“神舟十三号在轨飞行6个月,航天员身心素质将经受更大挑战。”黄伟芬说,针对6个月长期飞行挑战要求,航天员系统在选拔训练、健康、工作、生活等驻留保障技术方面进行了充分的研究和准备,在神舟十二号飞行任务中进行了初步验证,在神舟十三号飞行任务中将进行全面验证。
相比神舟十二号任务,尽管在选拔训练和航天员保障技术整体思路方案、措施、手段上相同,但针对更长期的特点,又进一步突出强化了重点。
据悉,面向半年的飞行任务,进一步强化规范工作节奏和工作制度,包括每周值班制度,周六站务及物资管理日制度,周日休整日制度,每月天地沟通交流制度等,同时,针对出舱活动形成的相对固化的工作计划模块等,相比神舟十二号任务,工作节奏更加鲜明,天地协同一体的工作模式和体系更加成熟。
为充分利用长期航天飞行机会,普及航天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服务国家大政方针,在神舟十三号飞行任务中,还专门策划了系列科普及公益活动,设计了空间站航天员日常生活、空间站专项技术、专题科学知识、科学小实验及系列主题活动等方案,以传播载人航天的重大意义并积极与公众沟通,结合传统节日契机弘扬我国传统文化。(据新华社酒泉10月16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