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专题报道

广开进贤之路广聚天下英才,绘就才因产聚城以才兴生动画卷

奏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无锡强音

  近年来,无锡始终把人才引领发展放在重要战略地位,广开进贤之路、广聚天下英才,绘就了一幅才因产聚、城以才兴的生动画卷。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的召开,开启了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新征程,无锡各市(县)区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奋斗姿态响应中央号召,以市、市(县)区两级“1+8”太湖人才计划政策体系为抓手,奏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的时代强音,以无锡实践、无锡行动助力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江阴 广建平台,激发人才活力效能

  一年来,江阴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有关人才工作精神,紧紧围绕“南征北战、东西互搏”重大战略部署,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核心战略和产业强市主导战略,不断强化高质量发展人才引领,各项人才工作得到有力推进。

  围绕“345”现代产业体系,引导各类主体建立人才培养的载体平台,激发人才活力效能,促进创新驱动发展。建好科学城“大载体”。全力参与无锡太湖湾科创带“第一岛链”建设,制订《“南征”战略招才引智三年行动方案》,高标准启动霞客湾科学城、绮山湖科创谷建设,已签订落实武汉大学技术转移中心、新东方华东霞客研学中心等8个重大项目。建强园区“大阵地”。持续推进生物医药加速器二期、启星智能制造产业园、临港科创园二期、长三角(江阴)数字创新港等园区载体建设,长三角(江阴)数字创新港一期正式竣工使用,新增科创载体3万平方米,已签约落户科创项目109个。建实“飞地”大舞台。积极推行“飞地”引才模式,继续在国内外一线城市设立人才科创飞地,江阴(北京)创新中心、江阴高新区(北京)人才创新港、深圳“科创飞地”、江阴临港开发区(北京)中科创新中心相继揭牌成立,已签约入驻23个区域合作和创新创业项目,人才科创飞地规模不断壮大。同时,切实强化对人才科创飞地的绩效考核,制定完善统一绩效考核细则,对上海、深圳、北京等地已建异地孵化器实行规范化管理,提升异地孵化器运行效率以及科创项目在江阴落地的成功率。(徐兢辉)

  宜兴 多元创新,开创人才招引新局

  今天,宜兴首届乡贤人才发展大会拉开大幕。将乡贤文化软实力转化为地方发展硬实力,今年以来,宜兴打出“创新牌”,实施“氿子兴宜”工程,在无锡地区首个出台《关于深耕乡贤服务发展的工作意见》,建成服务联系乡贤、重点产业链乡贤招商、乡贤综合信息管理等工作机制,累计入库乡贤超过3000人。

  深耕乡贤,是宜兴创新双招双引、打造创新招才体制的有力缩影。一年来,宜兴转变理念,在政策配套、品牌打造、渠道开拓等方面持续创新,不断推动招才引智工作向市场化、国际化、专业化、法治化转变,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在政策配套上,宜兴已先后4次对“陶都英才”政策进行优化升级,构建“人才来宜、十年无忧”的人才生态。人才专项资金盘子从3000万元提升至8000万元。在去年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人才资金投入仍增长112%,入选“陶都英才”人才项目是往年的3倍。

  在人才引进上,宜兴不断加快市场化步伐。引入智联招聘、寰球人才、创成汇、景行科创等第三方引才机构,充分利用其创新资源优势,在招才引智、招院引所、招资本引基金等方面开展全面合作。在无锡地区首个出台《人才项目引进专项激励办法》,给予与宜兴签订合作协议的国内外人才服务机构、科技载体平台、投融资机构以及帮助宜兴引进人才的高校院所和个人最高50万元的引才奖励。连续两年举办中国宜兴太湖湾国际青年精英科创挑战赛,今年参赛项目超过1000个,总量是第一届的5倍,已签约意向落地项目20个。(蒋梦蝶)

  梁溪 服务人才,持续做优做精做细

  今年以来,围绕“两区三圈层”总体空间架构,以产才城融合为发展导向,梁溪区在做优做精做细人才服务上不断出新招出实招,为“建设现代化精彩城区,实现综合实力新跨越”奋斗目标提供人才保障。

  把产业需求作为引才方向。推进“苏科贷”“锡科贷”“人才贷”“梁XIN贷”等金融政策推广实施,今年通过“政府推荐+银行审贷+风险分担”的模式,促成无锡市首例乡土人才“人才贷”落地。加强产才融合政策配套衔接,发布《重点产业紧缺人才目录》,选定一批人才发展重点领域,培育一批急需紧缺人才,以“人才链”赋能“产业链”。

  把“品牌”作为引才重要手段。举办“尽江南 最无锡”2021才聚梁溪·云“溪”大会、西安数字经济专场招聘等活动,搭建“才聚梁溪·锡望您来”招才引智新平台。借力“创投无锡”太湖人才金融路演平台,吸引来自上海复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8个优秀人才项目拟落地梁溪。

  “筑巢引凤”,做细人才服务。升级优化“梁溪英才计划3.0”,把服务作为梁溪人才招引的最强“砝码”。编制发布《无锡市梁溪区“十四五”人才发展专项规划》,在人才管理机制构建、政策支持体系打造、创新创业平台建设上实施硬举措,搭建更多创新研发平台、科创载体。

  把人才安居作为实现人才招引的重要支撑,今年投资2亿元打造2万平方米高品质人才公寓。在梁溪科技城打造粤港澳·太湖国际青年人才社区,为粤港澳来锡实习、应聘的粤港澳应届毕业生提供7天免费住宿。(韩玲)

  锡山 四链融合,推进高效同频共振

  自去年太湖人才峰会以来,锡山区聚焦创新驱动核心战略,深入实施“锡山英才计划”升级版,推进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四链融合,构建“一廊两区、双核多点”创新发展格局,为建设“高质量全面发展示范引领区”提供强劲的人才引擎。

  在人才争夺日趋激烈的当下,锡山在“寸土寸金”的一线城市打造总面积5000平方米的5个离岸创新中心,将科创飞地打造成为融入长三角和大湾区的承载平台和展示窗口。围绕“四新四强”先进制造业集群,引导本地企业加速对接一线城市科创资源,加强项目对接和人才招引,实现异地借智发展。目前,已吸引37个优质项目入驻“飞地”孵化,磁链智能等7家企业已落户并获评各级人才计划。

  锡山海内外乡贤众多,让“归雁”发挥更大作用,会激发人才、产业实现高效同频共振。为此,锡山英才“归雁计划”及实施细则应运而生,给予来锡山创业就业的归雁人才购房补贴、公寓租赁、创业资金资助、办公场所补贴和顶尖人才“一事一议”奖励等多重礼遇,用优质服务推动人才回归、项目回迁和资金回流。今年6月举办的锡山乡贤发展大会上,2名院士级别乡贤担任“锡山高质量发展顾问”,6名优秀青年才俊担任“归雁计划引才大使”,邀请他们为家乡积极引荐科创资源和领军人才。此外,充分利用天一中学突出的校友资源,将锡山首个“归雁人才基地”设立在天一中学,通过校友会、留学生联谊会、锡山商会等组织常态化开展引才交流和项目举荐活动,激发广大校友反哺桑梓的热情。(马悦)

  惠山 人才赋能,构筑院士经济走廊

  引育时玉舫院士团队,领衔共建无锡市华泰创新药研究院,获全市“太湖人才计划”顶尖团队立项支持,促进院士领衔的产业人才集群建设,为“院士经济走廊”建设持续赋能。这是惠山区“六项机制”标定工作轨道取得的成果,包括:建立区域一体联动和定期走访机制,打通“组织链”;建立双招双引协同和引才渠道对接机制,打通“运行链”;建立定期沟通协商和项目督办通报机制,打通“责任链”。

  今年以来,惠山区成功举办2021中国无锡“太湖杯”国际精英创新创业大赛(合肥赛区)暨“才聚惠山·‘庐’您所愿”人才合作交流会,开展专场招聘会、高职院校合作接洽会等系列活动,汇集373个优质项目参赛,达成合作签约21个,300余名高校学子前来应聘。

  打造“φ+国际人才社区”及惠山区高层次一站式服务中心,总投资2亿元,总建筑面积6.19万平方米,规划打造含日式、中式、现代、轻奢等不同风格的公寓1014套。“一站式”人才服务中心,整合政府公共服务资源,为人才、团队、企业提供人才引进、人才项目申报、人才补贴咨询办理、创新创业对接、党组织关系转接等服务窗口等“一站式”服务。

  持续推动“一镇一院一产业”向“一院一产业”升级,把产业研究院打造成人才集聚的“硅谷”、项目孵化的“加速营”。充分发挥驻北京、深圳、上海工作组作用,强势推进“双招双引”,以人才聚项目、以项目引人才。用好用活市场化手段,为人才项目干事创业拓宽场地、资本、技术等多方面的对接渠道。(裘培兴)

  滨湖 多措并举,不断释放湖湾磁力

  今年以来,滨湖区重点围绕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建设、人才政策优化升级、人才工作实绩导向、人才引育活动品牌打造、人才发展最优环境营造等五个方面多措并举,为“创新滨湖”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撑。

  完善人才工作体系,将科技镇长团、人才特派员统一纳入培训,充分发挥在产学研合作、科技招商、引才育才等方面的作用。升级人才引育政策,发布“滨湖之光”3.0升级版 ,出台21条重磅硬核举措,将人才专项资金预算从2200万元提升到7000万元。强化人才工作实绩导向,出台《2021年度镇(开发区、街道)人才工作绩效评估办法》,目前有50名人才入围国家级人才工程评审,8名人才入围省“双创计划”创新创业类项目评审,48名人才和3个团队入围市“太湖人才计划”创新创业类项目评审,创历年新高。

  打造人才活动品牌,向外主动揽才,6月承办“太湖杯”国际精英创新创业大赛(成都赛区)暨“智汇滨湖”太湖湾生命健康科创路演大赛,8个优质科创项目签订两地合作意向书;向内“筑巢引凤”,开展“智汇滨湖·蠡园‘才’美”集成电路专场招聘等活动,引进各类青年大学生6850人、高层次人才382人。优化人才发展环境,落实高层次人才优待政策,搭建“太湖金谷”综合人才金融服务平台,进一步提升融资对接服务成效。

  截至目前,滨湖区高层次人才总数8400多人,其中院士10人,其他国家级人才22人,省级以上人才180多人,海归人才1500多人。(周岚婷)

  新吴 深度融合,人才产业比翼齐飞

  无锡高新区(新吴区)突出产才融合,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人才链”,通过大力实施“飞凤人才计划”,让人才成为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真正形成人才与产业比翼齐飞,以产引才、以才促产、产才融合的良性格局。数据显示,至目前为止,高新区人才总量已达29.4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5.6万人,累计引进和培育国家级专家126人。

  从率先实施“海外引才专项”计划,到出台海内外英才兼顾的“飞凤人才计划”,再到国内领先的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产业人才精准扶持政策,高新区着力实施更加开放的引才育才政策,努力营造更加有效的聚才兴才用才氛围,激发更加强劲的创新创业就业活力。今年以来,围绕“十四五”发展规划及太湖湾科创城建设,构建起从顶尖到后备人才的“雁阵”扶持体系,聚焦“6+2+X”产业集群和“三大经济”,对照产业链关键环节,强化阿斯利康、中电海康、朗新科技等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提升招引项目的“人才含量”,招引科技人才项目900个。

  打好服务人才“组合拳”,化解创新创业人才后顾之忧。高新区不断完善人才配套政策,推出“飞凤人才计划”升级版,建设有3.9万平方米的人才公寓,对科技领军人才团队给予最高1000万元的资金扶持,特别重大项目资助额度上不封顶;为人才建立就医、子女入学等“绿色通道”,办好人才关心的实事,真正让人才在高新区扎根发展,实现产业集聚人才、服务留住人才、产才融合发展的良性循环。(杨明洁)

  经开 厚植土壤,构建一流产才生态

  今年以来,围绕“高端人才集聚区”建设目标,无锡经开区厚植人才土壤,人才工作稳步推进。新引进海内外院士等国家级人才6名,省市高层次人才入选量连续两年增幅超50%,雪浪数制团队入选省双创团队和市“太湖人才计划”创业领军团队,实现团队项目“零突破”。

  致力产业引才,构建一流产才生态。作为太湖湾科创带建设的主阵地,出台涵盖资金、平台、团队、人才、金融等“一揽子”政策的“科创十条”,针对院士等高层次人才,最高给予5亿元综合性支持。聚焦科技人才、行业人才、青年人才,在租房补贴、购房补助、子女入学、贷款贴息等方面打出最优“组合拳”,打造人才占比最高、结构最优的“人才集聚区”。

  致力平台汇才,分类打造高端平台。围绕重点产业发展方向,落地湖南大学无锡智能控制系统研究院、东南大学群智智能和决策控制研究院等5个科研院所,力争突破解决一些战略科技、重点技术“卡脖子”问题。聚焦科技项目的链接、导入、服务,采用“专业孵化器+天使创投基金+市场渠道对接”全链条、全方位引才模式,加快集聚以国家级人才为主的海外高层次人才。

  致力环境留才,着力打造国际人才社区。全省首个人才服务综合体—无锡人才金融港在经开区建成投用,为人才和企业单位提供高效的集成式、一站式服务。引入社会资本,推动现有1068套、9.8万平方米人才公寓提档升级,在一流商品房小区规划配建512套人才房,打造商住娱一体化的6.6万平方米高端国际人才社区。(尹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