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电动还是燃油,三轮车因其方便、快捷、经济等优点,从代步到货运,十几年来穿梭在城市大街小巷。但无可否认的是,随着城市交通的发展,三轮车超限载货、违法载人、非法改装等违法行为,对道路交通秩序构成了严重威胁。为此,在全市范围内正式启动三轮电动车、三轮(载货)摩托车专项整治行动,禁止无牌、非标三轮机动车在全市范围内上路行驶。据统计,有超10万辆的三轮电动车、三轮摩托车将面临“大体检”和“上规矩”。
安全隐患突出 整治势在必行
10月5日13时许,张某驾驶电动三轮车在江阴立港镇澄路苍墩路口与冯某驾驶的电动自行车相撞,事故造成冯某受伤,车辆损坏,因张某驾驶电动三轮车逆向行驶,交警认定张某负事故的全部责任。像张某这样驾驶三轮车因在道路上逆行引发的事故还不在少数,不少三轮车驾驶人未经正规培训,安全意识淡薄,往往无视交通法规,肆意超速行驶、横穿马路、乱闯红灯,部分驾驶人还将三轮车作为短途载人的交通工具,甚至搭载多人上路行驶,不仅严重影响城市形象、道路交通秩序,还给公共安全带来了重大隐患,极易引发群死群伤事故。
据统计,今年1至9月,我市共发生与三轮电动车、三轮摩托车相关的一般以上事故401起,致116人死亡,357人受伤。其中,有责事故占比达62.09%。通过对事故成因进行分析,交警部门发现三轮车驾驶人未按规定让行、无证驾驶、无牌车辆违法上路、闯红灯、逆向行驶、违法载人等交通违法行为是引发事故的主要原因。更令人担忧的是,此类三轮车安全性能差,且没有保险,驾乘人员还多为低收入人群,一旦发生事故,赔偿责任难以落实,影响社会稳定。
明确整治重点 强化联合执法
为进一步规范三轮车通行秩序,净化交通环境,在此次专项整治行动中,交警部门将严查严处涉及三轮车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其中违法载人、超限载货、无牌无证、驾驶拼装报废车上路、闯禁区等交通违法行为将是整治的重点。交警支队副支队长杨浩介绍,根据专项整治行动部署,全市范围内将禁止无牌、非标三轮机动车上路行驶。驾驶无牌、非标三轮机动车上路行驶的,公安机关将扣押或收缴车辆。发现驾驶人未取得相应机动车驾驶证的,将处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并处15天以下拘留。对具有违法载人、超限载货等情形的,将从严从重处罚。
此次三轮车专项整治行动,由市道交安委统一牵头和组织推进,公安、城管、市场监管等职能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积极组建路面整治联合执法队伍,常态化开展巡查整治行动。为提升整治成效,交警部门提前开展分析研判,掌握三轮车违法上路规律特点,突出重点地区和时段,引导开展精准查处,并对非法上路的三轮车较为突出的单位、工地、社区等进行“堵门”行动,确保违法三轮车不出门、不上路。
坚持溯源管理 落实长效措施
按照相关法律规定,三轮车销售店铺只能出售手续完备的车辆。但许多店主明明清楚自己所售车辆不具有资质证书,甚至属于组装、拼装车辆,为了经济利益不惜依然铤而走险继续进行市场销售,导致许多不合规的电动三轮车流向路面。为此,这次三轮车整治工作中,交警部门将积极会同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对非法生产、销售三轮车的厂商、网点进行清理取缔,对排查发现的非法生产、销售三轮车的行为依法予以行政处罚,调查过程中如果发现店家涉嫌违法并构成犯罪的,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在保持联合执法整治力度不减、严防违法回潮反弹基础上,交警部门将积极会同有关部门探索建立各项长效管理机制。一方面建立溯源管理机制,对路面整治、科技设施发现的非法上路车辆,统一通报属地政府和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督促使用单位、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另一方面对雇佣、使用非法车辆以及发生交通事故的单位及个人进行溯源调查,依法追究相应责任。此外,还将适时建立市民监督举报平台,对线索查证属实的予以奖励,充分保障市民监督权利。
加强宣传引导 打消群众疑虑
为了让市民群众更好了解掌握整治内容,交警部门印制了1.3万份政策宣传海报,并结合三轮车交通事故制作了安全教育警示片,依托全市宣传阵地广泛开展宣传。同时,积极会同住建、交通、城管、市政、市场监管等部门,瞄准工地、建材市场、农贸市场、货运场站等重点区域,组织力量,对三轮车驾驶、管理等特定人员开展面对面宣传,讲清法律法规规定、违法责任后果,督促引导驾驶人自觉放弃违法上路,使用合法合规车辆进行运输,减少风险隐患。
随着整治工作的高效推进,部分群众也表达了自己的担忧,尤其是将从事环卫保洁、物流寄递、生鲜配送、供电供水、绿化燃气换送等民生运输的三轮车纳入整治范围后,是否会影响到市民生活和城市运行问题。为打消群众疑虑,此次三轮车整治工作将遵循“非必要不使用”和行业规范管理的原则,除了多部门加强路面联合执法及源头整治外,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还将研究制定三轮车管理规范,对三轮车进行全面梳理和升级换代,并研究指定相关通行管理政策,确保群众生活生产不受影响。 (杨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