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科创周刊

借力借智 科技兴湾

无锡—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合作交流会 开启协同创新新篇章

  □本报记者 朱洁

  当协同发展的共识在科创集聚地涌动,当城市之间竞争合作的浪潮翻腾,无锡正以新的视野,远观近察,锚定新方位,谋划新路径,展开新行动。在上周刚刚画上完美句点的一场无锡—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合作交流会上,无锡首次与港澳高校开展市校合作,签署了市校合作协议及16个校(院)地合作、产学研合作项目,开启了无锡与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合作的新篇章。

  一体化时代,需要无锡以更开放的胸怀和协同的理念,学习先进经验、对接尖端资源,进一步提升我市科技创新资源配置能力和策源能力,以“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理念跨区域谋篇布局,为太湖湾科创带建设集聚尽可能多的智慧与力量。

  建飞地设小分队

  多维度探索合作途径

  大湾区,产业创新、科技创新的前沿。近年来,我市以在大湾区建立创新载体、创新双招双引方式等为抓手,多维度探索合作途径,建立起太湖湾与大湾区的联系纽带,加快创新资源导入。

  建科创飞地,驻扎前沿。上周,无锡深港协同创新中心、“一带一路”环境技术转移与产业孵化器等科创飞地在深圳揭牌。目前,全市各个板块在深圳共设立了9个科创飞地,依托创新平台载体,无锡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双向合作效应开始显现。今年4月正式运营的锡山(深圳)离岸孵化器,位于深圳市南山区的粤海街道研祥大厦里,是锡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与港科蓝湾共同打造的“科创飞地”。短短半年时间,已经累计接洽对接各类科创项目50多个,入驻孵化器的企业达到6家。其中数萌科技已落户无锡,东欣科技、极光科技即将落户锡山。入孵项目有由香港科技大学温维佳教授及两位中科院院士领衔的环波科技氮化镓材料项目等,涵盖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多领域。

  派招商小分队,引源入锡。有活力才有“锡引力”,敞开胸怀才能更好地展示自己。紧抓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机遇,无锡近年来将双招双引重点区域放到了大湾区,各大板块配置最强招商专员,在广州、深圳等地设立招商“小分队”,积极承接大湾区产业延伸和产业溢出效应,推动与三地协同创新。宜兴去年12月在深圳举办了“双招双引”活动,与南方科技大学、中山大学、香港科技大学达成产学研合作3项,吸引了香港大学一名博士来宜创业。梁溪区与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共建产学研合作平台,与香港科技大学开展科技项目合作,已引进创新创业团队6个,2名海归博士获评太湖人才领军人才。

  内聚外联,大湾区无疑成为无锡新一轮开放发展大融合的新阵地。去年无锡颁布《关于深化锡港澳多领域合作促进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从开拓锡港澳经贸互利合作新空间、共建锡港澳科技人才合作新平台等方面,提出了27条具体措施,为锡港澳三地全方位交流合作提供政策保障。一套组合拳打出了无锡“融入大湾区”的整体性,必将释放出开放发展的最大效应,实现有限区域、无限发展。

  校地合作精准施策

  聚焦产业、技术需求

  此次科技创新合作交流大会上,无锡首次与香港院校开展市校合作、签约项目紧扣产业需求及企业技术需求成为亮点。无锡将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高校院所作为精准施策的一大发力点,依托自身产业优势,围绕产学研协同发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创新生态链优势互补等方面,向产业链和创新链高端进军。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我国开放程度最高和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院所集聚,创新生态优势明显。对无锡来说,加强和三地的科教合作将大力推动创新合作驶入快车道。”市科技局相关人士介绍,香港有5所进入世界100强的大学,除香港澳门外大湾区有5所高校跻身国家双一流建设名单。此次各市(县)区结合区域内优势产业,企业结合自身技术攻关需求,积极开展校地合作及产学研合作,将进一步为自身积聚产业创新和科技研发资源。

  地区的核心竞争力关键在产业,一个个具体的项目正是成就城市经济话语权的基石。此次交流会上,位于梁溪区的无锡顺铉新材料有限公司与中山大学化学学院签约,将合作开展高性能聚酰亚胺薄膜新型材料研发及产业技术攻关。成立于2012年3月的顺铉新材,是国内领先的高性能聚酰亚胺薄膜制造商,目前已进入多家国际知名企业的供应链。据介绍,聚酰亚胺薄膜是目前世界上性能最好的薄膜类绝缘材料之一,被广泛应用于液晶显示、微电子、航天军工以及轨道交通等行业。但聚酰亚胺薄膜全球产能仍然主要由国外少数企业所垄断,国内企业生产的聚酰亚胺薄膜基本应用在低端市场。相比国外同类产品,顺铉新材产品的性价比优势明显,在中高端产品领域已可“立住脚跟”。为了进一步突破技术难关,顺铉新材委托中山大学就高性能聚酰亚胺薄膜材料的研发开展专项技术服务,完成高性能聚酰亚胺薄膜配方优化、实验室小规模试制、制备工艺优化、中试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据悉,合作项目计划于2024年3月实现高性能聚酰亚胺薄膜关键技术产品研发及产业化,该项研究也被列入国家“十四五”规划关键技术攻关计划。

  借力借智科技兴湾

  构建互动协作新机制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战略定位之一是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无锡是长三角一体化、扬子江城市群多个国家重要战略的中心城市,正将太湖湾科创带建设作为“十四五”强化创新驱动、深化产业强市的重大战略,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创新名城发力。在孕育新一轮发展的过程中,无锡与大湾区的融合是一种趋势,有其必然性,也有其必要性。

  从长远来看,无锡需要培育壮大创新型科技企业集群,为产业升级提供持续的动力。从无锡的角度来看,似乎更加迫切需要这种势能的力量,来助推自身的发展。不过,融合涉及体制机制、软件和硬件等方方面面,需要不断提升开放发展的质量和水平,集聚强大的活力源,才能更好地吸引要素集聚。在已有深厚积累又急需发力的今天,又该如何加快构建无锡与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互动融合、共同发展的合作新机制呢?

  “粤港澳大湾区集聚全球创新资源和大量优秀人才,还有很多高新技术企业,在很多方面走在世界前列。但大湾区有资源缺土地。无锡有创新基因,也有创新创业土壤,城市产业结构和大湾区的契合度也很高,两座城市可谓互为补充、相互成就。我们希望把当地的科研成果和无锡企业需求更好结合,实现在本地的转化,也期望更多团队来锡创业。”市科技局相关人士认为,未来应从政策、产业、科技创新等方面深化与粤港澳大湾区的互动协作。政策方面要全面梳理无锡与粤港澳大湾区合作状况,明确重点合作领域和项目;产业方面与粤港澳取长补短,进一步拓展合作广度,挖掘合作深度;科技创新方面,推动两地在优化创新布局、培育和引进创新人才等方面互动协作。

  拥抱世界无止境,唯行动者有未来。今天的无锡,正大步流星。